其他特指的肺动脉瘤Other specified Aneurysm of pulmonary artery
编码BB02.1Y
关键词
索引词Aneurysm of pulmonary artery、其他特指的肺动脉瘤、获得性肺动脉瘤
缩写PAA
别名肺动脉瘤、肺动脉血管瘤、动脉瘤-肺动脉、Artery-of-lung-aneurysm
其他特指的肺动脉瘤(BB02.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肺动脉造影(CTA或MRA)显示肺动脉局部扩张直径≥29 mm(成人)或超过同年龄正常值2倍(儿童)。
-
必须条件(核心确诊标准):
- 影像学证据:CT/MRI确认肺动脉局部扩张符合瘤样改变(直径≥29 mm)。
- 排除继发性病因:通过系统评估排除已知病因(如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血管炎等),符合"特指性"分类。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满足至少2项):
- 活动后呼吸困难(发生率70%-90%)。
- 胸痛(50%-70%)。
- 听诊异常(心脏杂音/呼吸音减弱,50%-70%)。
- 高风险因素(满足任意1项):
- 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病史。
- 既往心脏手术或导管介入史。
- 慢性肺高压(mPAP≥25 mmHg)。
- 实验室预警指标:
- D-二聚体>500 μg/L(提示血栓风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
- 临床表现(满足至少2项):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二级检查 → 三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CT肺动脉造影(CTPA) → 金标准
│ ├─ MRI血管成像 → 评估瘤体与周围组织关系
│ └─ 超声心动图 → 初筛/心脏功能评估
├─ 病因筛查
│ ├─ 自身抗体检测(ANCA, ANA) → 排除血管炎
│ ├─ 血培养 → 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
│ └─ 基因检测(FBN1, COL3A1) → 遗传性疾病筛查
└─ 并发症评估
├─ D-二聚体+下肢静脉超声 → 血栓风险评估
└─ 脑部MRI → 排查栓塞性卒中
- 判断逻辑:
- CTPA:
- 阳性:主肺动脉直径≥29 mm或局部瘤样扩张。
- 处理:直径>40 mm需紧急手术评估(破裂风险↑300%)。
- 超声心动图:
- 阳性: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速度>3.4 m/s(提示肺高压)。
- 逻辑:初筛异常→必须行CTPA确认。
- 自身抗体检测:
- ANCA阳性→提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需活检验证。
- 阴性仍不排除特发性。
- CTPA: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D-二聚体 | <500 μg/L | >500 μg/L:提示瘤内血栓形成或肺栓塞风险 | 立即行CTPA排查栓塞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感染/血管炎) | 联合血培养/自身抗体检测 |
NT-proBNP | <125 pg/mL | >300 pg/mL: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压力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WBC>12×10⁹/L:提示感染;Hb↓:警惕慢性出血 | 感染时需血培养 |
动脉血气 | PaO₂>80 mmHg | PaO₂<60 mmHg:提示呼吸衰竭(瘤体压迫气道) | 紧急氧疗+呼吸支持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疑似病例:呼吸困难+胸痛→超声心动图初筛。
- 确诊:CTPA显示肺动脉直径≥29 mm + 排除继发病因。
- 风险评估:
- 瘤体>40 mm或D-二聚体显著升高→3日内介入治疗。
- 合并肺高压→优先靶向药物治疗。
- 随访:无症状者每6个月CT复查,直径年增长>5 mm需手术评估。
参考文献:
- ESC《肺高压诊断治疗指南》(2022)
- ATS《肺动脉瘤管理专家共识》(2023)
- ICD-11临床修订版(WHO,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