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Other specified Acute or subacute endocarditis
编码BB4Y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or subacute endocarditis、其他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心内膜受累
缩写AE、AIE、Acute-Endocarditis、Subacute-Endocarditis、SIE
别名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非典型心内膜炎、亚急性非典型心内膜炎、急性免疫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免疫性心内膜炎、急性药物相关性心内膜炎、亚急性药物相关性心内膜炎、急性肿瘤相关性心内膜炎、亚急性肿瘤相关性心内膜炎、急性代谢性心内膜炎、亚急性代谢性心内膜炎、急性放射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放射性心内膜炎
其他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BB4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或组织学证据:
- 感染性病例:血液、瓣膜组织或赘生物培养分离出非典型病原体(如真菌、立克次体、巴尔通体)。
- 非感染性病例:组织病理学证实无菌性血栓性赘生物(如Libman-Sacks心内膜炎),并排除感染性因素。
- 分子检测(PCR)检出特定病原体的毒力基因(如真菌ITS序列、巴尔通体gltA基因)。
- 病原学或组织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免疫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37.5℃)持续≥1周,伴新发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变化。
- 栓塞事件(脑卒中、脾梗死等)或免疫复合物沉积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肾炎)。
- 基础疾病相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或恶性肿瘤病史。
- 影像学证据: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赘生物(≥3mm)或结构破坏(穿孔、腱索断裂)。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无病原学证据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超声心动图明确赘生物或瓣膜破坏;
- 血清学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如抗核抗体≥1:320,或抗β2糖蛋白抗体阳性)。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经胸/经食管):
- 检查项目树:
-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 1.1 评估瓣膜结构及赘生物
→ 1.2 检测心功能(EF值)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TE结果不明确时)
→ 2.1 高分辨率观察人工瓣膜或微小赘生物
- 判断逻辑:
- 赘生物≥3mm或瓣膜穿孔提示活动性病变;
- 人工瓣膜周围脓肿需TEE确诊。
-
CT/MRI:
- 异常意义:发现脾梗死、脑脓肿或真菌性动脉瘤,提示栓塞并发症。
-
-
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查
- 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
- 判断逻辑:ANA≥1:160伴抗dsDNA阳性支持SLE相关心内膜炎。
- 抗β2糖蛋白抗体:
- 判断逻辑:阳性提示抗磷脂综合征相关非感染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 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
-
病原学检查
- 血培养(需延长培养时间):
- 判断逻辑:针对巴尔通体、HACEK菌群需延长至2周,阳性结果需结合药敏试验。
- 真菌抗原检测(如1,3-β-D-葡聚糖试验):
- 判断逻辑:阳性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需联合影像学确认。
- 血培养(需延长培养时间):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4.0-10.0×10⁹/L | >10×10⁹/L提示细菌感染;<4×10⁹/L可能为免疫抑制或真菌感染。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重度炎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
血沉(ESR) | <20 mm/h(男) | >50 mm/h支持活动性炎症,但需排除其他自身免疫病。 |
血清补体C3/C4 | C3: 0.9-1.8 g/L | C3/C4降低提示免疫复合物沉积(如SLE相关心内膜炎)。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 阴性 | 阳性需考虑血管炎继发心内膜炎。 |
血培养阳性率 | 无菌 | 两次以上同一病原体阳性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阴性需考虑真菌或苛养菌感染。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学或组织学证据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是评估瓣膜病变的关键工具。
- 鉴别重点:需区分感染性(真菌/巴尔通体)与非感染性(自身免疫/肿瘤)病因。
- 实验室综合解读:CRP/ESR升高联合血清学标志物(如ANA)可辅助病因判断。
参考文献:
- 《2018医学基础知识》关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 正保医学教育网《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指南》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脏瓣膜病超声评估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