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Unspecified Pure red cell aplasia
编码3A6Z
关键词
索引词Pure red cell aplasia、未特指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
缩写PRCA、纯红再障
别名纯红细胞再障、纯红障碍性贫血
未特指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 骨髓涂片显示红系前体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红系细胞比例≤5%)
- 粒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与数量正常(无病态造血)
- 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性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血红蛋白(Hb)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 fL
- 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极低:
- <10×10⁹/L(正常值25-100×10⁹/L)
- 排除其他贫血病因:
- 无活动性出血、溶血或营养缺乏证据
- 血清铁蛋白>30 μg/L,维生素B12>200 pg/mL,叶酸>4 ng/mL
- 持续性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免疫学异常:
- 血清中检出抗红系祖细胞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结合率>15%)
- 胸腺瘤影像学证据(CT显示前纵隔占位)
- 病毒学证据:
- 血清PCR检出人类细小病毒B19 DNA(病毒载量>10⁴ copies/mL)
- 遗传学特征:
- Diamond-Blackfan贫血相关基因突变(如RPS19、RPL5等)
- 免疫学异常: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病因学检查] A --> D[鉴别诊断检查]
B --> B1[全血细胞计数] B --> B2[网织红细胞计数] B --> B3[外周血涂片]
C --> C1[骨髓穿刺活检] C --> C2[血清细小病毒B19 PCR] C --> C3[自身抗体谱] C --> C4[胸腹部CT]
D --> D1[血清铁代谢] D --> D2[维生素B12/叶酸] D --> D3[溶血筛查] D --> D4[淋巴细胞亚群]
判断逻辑:
-
初筛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发现孤立性贫血(Hb↓)而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 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10×10⁹/L是核心指标
- 外周血涂片:排除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
-
病因学检查:
- 骨髓活检:红系增生低下(红系比例≤5%)为确诊依据
- 病毒PCR:B19病毒阳性提示病毒感染性PRCA
- 自身抗体:抗红系抗体阳性指向免疫性PRCA
- CT扫描:胸腺瘤是获得性PRCA的常见病因
-
鉴别诊断检查:
- 铁代谢/维生素检测:排除营养性贫血
- 溶血筛查(Coombs试验、LDH):排除溶血性贫血
- 淋巴细胞亚群:CD8⁺T细胞增高提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攻击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网织红细胞 | 25-100×10⁹/L | <10×10⁹/L提示骨髓红系生成衰竭,PRCA特征性改变 |
骨髓红系比例 | 20-35% | ≤5%是诊断金标准,需排除采样误差 |
血清EPO | 4-27 mU/mL | >100 mU/mL反映骨髓红系反应低下,与贫血严重度正相关 |
细小病毒B19 DNA | 阴性 | >10⁴ copies/mL提示活动性感染,需IVIG治疗 |
抗红系抗体 | 阴性(流式<5%) | >15%结合率提示免疫介导PRCA,适用免疫抑制剂 |
CD4⁺/CD8⁺比值 | 1.5-2.5 | <1.0提示T细胞免疫异常,见于胸腺瘤相关PRCA |
HLA分型 | - | HLA-DRB1*15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PRCA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病毒DNA阳性:立即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4g/kg×5天
- 抗红系抗体阳性:启动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目标浓度150-250 ng/mL)
- 胸腺瘤发现:胸腺切除术后评估贫血改善情况
四、总结
- 确诊核心:骨髓红系前体细胞缺如(≤5%)+ 网织红细胞持续低下
- 病因分层:优先排查B19病毒感染、胸腺瘤及自身免疫异常
- 治疗导向:
- 病毒性:IVIG治疗
- 免疫性:环孢素/利妥昔单抗
- 特发性:支持治疗+定期监测克隆演变
参考文献:
- 《中华血液学杂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 Blood Adv. 2021;5(2):550-564
- NCCN Guidelines®: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