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先天性或体质性出血性情况Unspecified Congenital or constitutional haemorrhagic condi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1:42
编码3B1Z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or constitutional haemorrhagic condition、未特指的先天性或体质性出血性情况、遗传性出血性疾患
缩写WTFZ-XTX-ZYX-QK、WTFZ-XTX-ZYX
别名未特指出血病、未特指遗传性出血病、未特指先天性出血病、未特指体质性出血病、未特指凝血病、未特指凝血障碍、未特指凝血异常、Unspecified-Congenital-or-Constitutional-Haemorrhagic-Condition、Unspecified-Congenital-or-Constitutional-Bleeding-Disorder、Unspecified-Hereditary-Bleeding-Disorder、Unspecified-Congenital-Bleeding-Disorder、Unspecified-Constitutional-Bleeding-Disorder、Unspecified-Coagulation-Defect、Unspecified-Coagulation-Abnormality

其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伴出血倾向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基因检测:明确发现与特定凝血因子相关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如FGA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目标凝血因子活性显著降低(通常<30%正常值),且排除获得性因素(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
  2. 必须条件

    • 出血倾向的临床表现
      • 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皮肤瘀斑、鼻衄、关节出血、月经过多等)。
      • 出血症状反复发作,且不能用常见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vWD)解释。
    • 实验室证据
      • 特定凝血因子(如因子I、II、V、VII、X、XI、XIII)活性检测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
      • 排除其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vWD)及继发性凝血障碍。
  3. 支持条件

    • 家族史:直系亲属中至少1人有相似出血表现或已确诊同类型凝血因子缺乏。
    • 凝血筛查异常
      •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APTT(内源性途径因子缺乏)或PT(外源性途径因子缺乏)可能延长。
      • 凝血酶时间(TT)正常或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时TT延长)。
    • 分子生物学验证:发现与凝血因子功能相关的基因突变(如F10基因突变导致因子X缺乏)。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体系
├── 凝血功能筛查
│ ├── PT(外源性途径评估)
│ ├── APTT(内源性途径评估)
│ ├── TT(纤维蛋白原功能评估)
│ └── 纤维蛋白原定量
├── 特定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 ├── 因子I(纤维蛋白原)
│ ├── 因子II(凝血酶原)
│ ├── 因子V
│ ├── 因子VII
│ ├── 因子X
│ ├── 因子XI
│ └── 因子XIII(尿素溶解试验)
├── 基因检测
│ ├── 全外显子测序
│ └── 目标基因Sanger测序(如F10、F7等)
└── 影像学评估
├── 关节超声/MRI(评估关节积血)
└── 腹部CT(内脏出血评估)

判断逻辑

  1. 凝血筛查定位缺陷途径

    • PT延长:提示外源性途径异常(因子II、V、VII、X缺乏);
    • APTT延长:提示内源性途径异常(因子XI、XII缺乏);
    • PT+APTT均延长:提示共同途径异常(因子X、V、II、纤维蛋白原缺乏);
    • TT延长:特异性提示纤维蛋白原缺陷或异常。
  2. 因子活性检测确定具体缺陷

    • 若PT延长且APTT正常→优先检测因子VII活性;
    • 若APTT延长且PT正常→优先检测因子XI活性;
    • 若PT+APTT均延长→联合检测因子II、V、X活性。
  3. 基因检测验证遗传基础

    • 对活性显著降低的凝血因子,进行对应基因测序(如FGB基因检测纤维蛋白原缺乏)。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APTT 25-35秒 延长:提示内源性途径缺陷(如因子XI缺乏)或共同途径异常(因子X缺乏)
PT 11-13秒 延长:提示外源性途径缺陷(如因子VII缺乏)或共同途径异常(因子X缺乏)
纤维蛋白原 2.0-4.0 g/L <1.0 g/L:严重出血风险;>7.0 g/L:急性期反应(需排除炎症干扰)
因子X活性 70-130% <30%:显著增加出血风险(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
因子XIII活性 尿素溶解试验阴性 阳性(凝块溶解):提示因子XIII缺乏,增加延迟性出血风险(术后24-48小时出血)
基因检测 无致病突变 发现已知致病突变(如F7基因c.1091G>A):确诊遗传性因子VII缺乏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出血表型、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及基因突变验证。
  • 检查优先性:先通过凝血筛查定位缺陷途径,再针对性检测特定因子活性,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遗传基础。
  • 鉴别重点:需与获得性凝血障碍(如肝病、抗凝药物使用)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区分。

参考文献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ISTH《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诊断指南》、ICD-11官方注释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