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Unspecified Acquired polycythaem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3:47
编码3A81.Z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polycythaemia、未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
缩写未特指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未特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别名未明确原因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不明原因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未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红细胞参数升高
      •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85 g/L,女性≥165 g/L
      • 红细胞压积:男性≥54%,女性≥48%
      • 红细胞计数:男性≥6.0×10¹²/L,女性≥5.5×10¹²/L
    • 继发性因素排除
      • 无慢性缺氧(动脉血氧饱和度≥95%)
      • 无EPO分泌性肿瘤(肾脏/肝脏影像学阴性)
      • 无药物或激素滥用史(如睾酮、EPO制剂)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症状与体征
      • 典型三联征:头痛(≥3次/周)、面部潮红(持续存在)、脾脏未触及肿大
      • 次要表现:皮肤瘙痒(热水浴后加重)、视力模糊、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
    • 实验室特征
      • 血清EPO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5-25 mU/mL)
      • JAK2 V617F突变阴性(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且至少符合2项"支持条件"中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树

    • 一级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含网织红细胞)
      • 血清EPO定量
    • 二级检查
      • JAK2/CALR/MPL基因突变检测
      • 骨髓活检(细胞形态学+铁染色)
    • 三级检查
      • 腹部MRI(评估肝脾肿大)
      • 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
  2. 判断逻辑

    • 全血细胞计数
      • 若三次检测均显示持续红细胞参数升高,启动继发因素排查流程
    • EPO水平
      • 降低: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结合JAK2突变)
      • 正常/升高:支持未特指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
    • 骨髓检查
      • 红系增生伴成熟障碍,无病态造血(排除MDS)
      • 铁染色正常(排除缺铁性贫血继发红细胞增多)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红细胞压积持续≥50%:提示血液高黏滞状态,需评估血栓风险
    • 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区别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
  2. EPO水平

    • >30 mU/mL:需排查隐匿性肿瘤(推荐腹部CT+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显像)
    • <5 mU/mL:提示可能漏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需重复JAK2检测)
  3. 骨髓象

    • 红系增生占骨髓有核细胞≥60%:符合红细胞过度生成
    • 巨核细胞形态正常:排除骨髓增殖性肿瘤
  4. 基因检测

    • JAK2阴性:支持未特指诊断,但需每6-12个月复查(监测克隆演化)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持续性红细胞参数升高+全面继发因素排除,强调三次实验室检测确认。
  • 鉴别重点:通过EPO水平与JAK2突变状态区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风险预警:红细胞压积>55%时启动预防性抗凝治疗(根据ISTH指南)。

参考文献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22修订版)
NCCN骨髓增殖性肿瘤指南(2024)
UpToDate临床决策系统(2025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