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缺铁性贫血Other specified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编码3A00.Y
关键词
索引词Iron deficiency anaemia、其他特指的缺铁性贫血、先天性缺铁性贫血、铁代谢紊乱引起的体质性贫血、遗传性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缺铁性贫血NOS、小红细胞性贫血伴肝脏铁超负荷、铜蓝蛋白缺乏症、无铜蓝蛋白血症、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无运铁蛋白血症、铁剂难治性缺铁性贫血、IRIDA[铁剂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综合征、获得性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低色素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缺铁性贫血、低色素性贫血、Plummer-Vinson综合征、Waldenstrom-Kjellberg综合征、缺铁性咽下困难、Brown Kelly-Paterson综合征、Faber综合征、舌炎综合征、Kelly-Paterson综合征、Kelly综合征、Paterson-Brown Kelly综合征、Paterson-Kelly综合征、Paterson-Kelly蹼、Paterson综合征、Plummer-Vinson贫血、环后蹼、缺铁性鼻咽病综合征、普卢默-文森综合征、凯利-佩特森综合征、佩特森综合征、凯利综合征、费伯综合征、佩特森-布朗凯利综合征、沃尔丹斯特伦-谢尔贝格综合征、普卢默-文森贫血、布朗-凯利-佩特森综合征、佩特森-凯利综合征、胃酸缺乏性贫血、Witts贫血、法伯尔氏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萎黄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难治性缺铁性贫血、铁吸收不良的营养性贫血、小红细胞性贫血、小红细胞性贫血NOS、小红细胞贫血NOS
缩写IDA
别名铁缺乏性贫血
其他特指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铁缺乏证据:
- 血清铁蛋白 <15 μg/L(炎症时需校正,阈值提高至<100 μg/L)
- 转铁蛋白饱和度 <16%
- 贫血形态学证据:
-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MCV <80 fL,MCH <27 pg,MCHC <320 g/L
- 铁缺乏证据:
-
支持条件(病因特异性指标):
- 遗传性铁代谢异常:
- TMPRSS6基因突变(IRIDA综合征)
- DMT1基因突变(先天性铁吸收障碍)
- 获得性铁代谢异常:
- 内镜证实慢性消化道失血(如血管发育异常)
- 胃酸测定显示pH>4(胃酸缺乏相关性)
- 遗传性铁代谢异常:
-
特殊综合征诊断:
- Plummer-Vinson综合征需满足:
- 缺铁性贫血 + 食管上段蹼形成(钡餐造影证实)
- 吞咽困难症状评分≥3分(视觉模拟量表)
- Plummer-Vinson综合征需满足: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层级结构
├─ 血液学评估
│ ├─ 全血细胞计数(含网织红细胞)
│ └─ 外周血涂片(小细胞低色素特征)
├─ 铁代谢检测
│ ├─ 血清铁蛋白
│ ├─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 病因学检查
│ ├─ 遗传检测(TMPRSS6、DMT1等基因)
│ ├─ 内镜检查(胃镜/肠镜)
│ └─ 幽门螺杆菌检测
└─ 影像学评估
├─ 腹部超声(肝脾铁沉积评估)
└─ 钡餐造影(食管蹼筛查)
- 判断逻辑:
- sTfR/log ferritin比值>2提示绝对性铁缺乏(鉴别慢性病性贫血)
- 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幼红细胞内铁颗粒≤5%且细胞外铁消失
- 基因检测阳性需结合临床表型(如IRIDA需满足铁剂治疗无效)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清铁蛋白:
- <15 μg/L:铁储备耗竭(特异性95%)
- 15-30 μg/L:铁储备不足(需结合转铁蛋白饱和度)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16%:铁供应不足(灵敏度80%)
-
50%:需排除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
28.1 nmol/L:提示骨髓红系增生对缺铁的代偿反应
-
-
锌原卟啉(ZPP):
-
80 μmol/mol血红素:反映血红素合成障碍
-
-
基因检测阈值:
- TMPRSS6致病突变需满足ACMG致病性评级≥3级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第一步:确认贫血形态(MCV<80 fL)
- 第二步:验证铁缺乏(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 第三步:排查特殊病因:
- 消化道出血(便潜血+内镜)
- 遗传性铁代谢病(基因检测)
- 吸收障碍(乳糜泻抗体检测)
参考文献:
- WHO《缺铁性贫血诊断指南》(2021修订版)
- 《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2022)
- UpToDate《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adult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