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Other specified Congenital haemolytic anaemia
编码3A1Y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haemolytic anaemia、其他特指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Heinz小体贫血、先天性Heinz小体溶血性贫血、先天性Heinz小体贫血、先天性heinz小体溶血性贫血、先天性海因茨小体溶血性贫血、先天性变性珠蛋白小体溶血性贫血、亨氏小体贫血
缩写XQXN
别名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其他类型、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他、Inherited-haemolytic-anaemia-other-types
其他特指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检出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如SPTB、ANK1、SLC4A1等)
- 检出酶缺陷相关基因突变(如PKLR、G6PD等)
- 检出血红蛋白结构基因突变(如HBB、HBA1/HBA2等)
- 特异性实验室证据:
- 外周血涂片见特征性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口形红细胞≥10%,Heinz小体≥5%)
- 红细胞酶活性测定异常(如丙酮酸激酶活性<60%正常值)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慢性溶血三联征:
- 血红蛋白持续降低(男性<130g/L,女性<120g/L)
- 网织红细胞比例持续升高(>3%)
- 间接胆红素升高(>20 μmol/L)
- 并发症证据:
- 超声证实脾肿大(脾脏长径>12cm)
- 影像学检出胆色素结石
- 家族史:
- 一级亲属确诊同类型溶血性贫血
- 慢性溶血三联征:
-
排除标准:
- 直接Coombs试验阴性(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
- 血红蛋白电泳排除常见血红蛋白病(如HbS、HbC)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筛查] A --> C[病因分类] A --> D[确诊检查] B --> B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B --> B2(血清胆红素+LDH) B --> B3(外周血涂片) C --> C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 --> C2(血红蛋白电泳) C --> C3(红细胞酶活性测定) D --> D1(基因测序) D --> D2(骨髓细胞学)
判断逻辑:
-
初步筛查:
- 血常规发现贫血(Hb↓)伴网织红细胞↑→提示溶血
- 间接胆红素↑+LDH↑+结合珠蛋白↓→确认溶血存在
- 外周血涂片形态异常→指向具体缺陷类型(如口形红细胞提示膜缺陷)
-
病因分类:
- 渗透脆性↑→膜缺陷疾病(如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 血红蛋白电泳异常→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酶活性↓→代谢性溶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
确诊检查:
- 基因测序发现致病突变→确诊特定亚型
- 骨髓检查排除造血功能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值范围 | 异常意义 |
---|---|---|
网织红细胞 | 0.5%-1.5% | >3%提示溶血代偿反应,>10%需警惕溶血危象 |
间接胆红素 | 3-17 μmol/L | >20 μmol/L提示溶血性黄疸,需评估胆石症风险 |
乳酸脱氢酶 | 140-280 U/L | >300 U/L反映红细胞破坏程度,持续升高提示活动性溶血 |
结合珠蛋白 | 0.3-2.0 g/L | <0.25 g/L是血管内溶血的敏感指标 |
红细胞渗透脆性 | 开始溶血0.42%-0.46% | 增高提示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降低提示地中海贫血 |
丙酮酸激酶活性 | 10-20 U/g Hb | <6 U/g Hb确诊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
血红蛋白电泳 | HbA>95%, HbF<1% | 异常血红蛋白带提示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溶血指标持续异常→启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 胆红素>50 μmol/L→超声排查胆道梗阻
- 酶活性显著降低→避免氧化应激诱因(如磺胺类药物)
- 脾肿大伴血小板减少→评估脾切除指征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基因检测+特异性形态/功能检查(如酶活性测定)
- 辅助诊断需结合三级检查体系:筛查→分类→确诊
- 实验室重点:动态监测网织红细胞和LDH评估溶血活动度,胆红素水平指导并发症预防
参考文献: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
欧洲血液学会《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管理指南》(2023)
《中华儿科杂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