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身体的“动力泵”,如果它的泵血能力变弱,身体会悄悄发出一些“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和普通小病很像,但早发现能大大影响后续恢复。
心衰的四大特殊表现
- 呼吸越来越“费劲”
左心功能不好时,很多人会在凌晨突然被胸闷憋醒,得坐起来才能喘气舒服点;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厉害,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比普通人累很多,喘得停不下来;还有的人咳嗽时会咳出白色泡沫痰,躺平的时候咳得更厉害,坐起来会好点。 - 肠胃老“闹脾气”
右心功能不好时,身体里的血液会瘀积,最先影响肠胃——没胃口、恶心、肚子胀,吃点东西就觉得堵得慌;肝脏也会因为瘀血出现右上腹闷痛,严重的话能摸到肚子右上方有肿大的包块;肠胃黏膜肿起来,营养吸收不好,有的人会慢慢变瘦。 - 身体悄悄“存水”
腿肿是最典型的信号,按一下脚踝会凹进去一个小坑,过几秒才弹回来;短时间内体重突然涨得快,比如3天胖了4斤,很可能是身体里存了多余的水;还有的人晚上老起夜尿,白天反而尿得少。 - 脑子变得“糊涂”
心脏泵血不够,脑子供血也会差,比如老记不住事儿、注意力没法集中;严重的话,会分不清时间地点,甚至出现幻觉,尤其是老人或者本来就有脑血管病的人更容易出现。
心衰患者的日常管理要点
- 吃对饭比“补”更重要
推荐吃DASH饮食(一种强调低盐、高纤维的健康饮食模式),每天吃的盐别超过5克(大概一啤酒瓶盖的量),要小心藏在加工食品、酱油、咸菜里的“隐形盐”;蛋白质要吃够,占每天总热量的15%-20%,尽量选鱼、鸡这类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 - 喝多少水得“算着来”
每天喝多少水要根据病情定,轻度心衰的人大概喝1500-2000毫升(比如3-4瓶矿泉水);每天早上空腹称体重,要是比平时的“干体重”(没有水肿时的体重)涨了4斤以上,得小心身体里存水了,赶紧找医生。 - 钾元素别“缺”也别“多”
吃利尿剂的人要定期查血钾,保持在3.5-5.5mmol/L之间才安全;可以多吃香蕉、橙子、菠菜这类含钾多的食物补钾,必要时得听医生的建议补充。 - 温度变化要“小心”
家里温度保持在20-25℃,别冻着——冷会让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洗澡水温度别太高,38-40℃正好,洗15分钟以内就行;冬天出门要裹严实,头和手脚别冻着。 - 运动要“慢”要“稳”
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运动时心率别超过“170减年龄”(比如60岁的人,心率别超过110次/分钟);运动前要热身5分钟,结束后再放松5分钟,避免突然开始或停止。
急性加重期,这么做能“救命”
如果突然坐起来才能喘气、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或者意识模糊,赶紧半躺着(背靠枕头,上半身抬起来),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千万别自己吃强心药或者利尿剂,一边做这些一边立刻打120,等着医生来。
心衰虽然听起来吓人,但早识别症状、做好日常管理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上面说的“警告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的患者也别慌,跟着医生把饮食、运动、监测这些细节做到位,一样能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