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肠道遇到急性炎症、腹泻等问题时,吃对食物能帮肠道“减负”,避免加重不适;吃错了可能反而让症状更厉害。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不同阶段的饮食要点,帮肠道慢慢“养”回来。
急性期要避开这些“肠道刺客”
肠道急性发作(比如腹泻、炎症明显时),得先躲开“肠道刺客”——芹菜、韭菜这类含粗纤维的蔬菜,还有玉米、燕麦等全谷物,它们的粗纤维会摩擦肠道,加重刺激。有研究显示,这时候吃高纤维食物可能让腹泻更频繁,每天纤维摄入最好控制在15克以内。不如选南瓜泥、胡萝卜泥这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既能补营养,又不会给肠道添“麻烦”。
给肠道放个“软食假”更舒适
肠道处于“活跃期”(症状还没缓解时),适合“三低一细”的软食——低纤维、低脂肪、低乳糖,再加上食物质地要细腻。比如把小米粥熬出浓浓的米油,选精制面粉做的细面条,山药糊要过滤掉残渣,这样肠道消化起来更轻松。还有研究发现,像过滤后的香蕉燕麦糊、土豆泥这类食物,可能在肠道表面形成“保护层”,不过得根据自己的耐受情况调整。
营养补充要像修补匠精准作业
肠道反复发炎会消耗大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得精准补回来。每天可以吃60-75克优质蛋白,差不多是3个水煮蛋加150克清蒸鱼的量,帮身体修复。很多患者容易缺维生素D,平时可以多吃点深海鱼、蛋黄补一补。还有观察性研究发现,适量补点复合B族维生素可能对肠道黏膜修复有好处,但具体怎么补最好问医生。
这些刺激源最好敬而远之
有些东西会“刺激”肠道,最好别碰——咖啡因会加快肠道蠕动,可能加重腹泻;碳酸饮料的气泡容易胀肚子。尤其要注意含糖饮料,它可能打乱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发现和病情复发有点关系。如果想有点甜味,可以用木糖醇等代糖代替蔗糖,既改善口感,又减少刺激。
乳制品需要区别对待
大概一半患者有乳糖消化不好的问题,喝牛奶可能拉肚子、胀肚子。可以试试“渐进式测试”——每天先吃一点酸奶(乳糖已被分解一部分),慢慢加量,看看身体能不能承受。有些奶制品比如低脂奶、奶酪,因为蛋白质结构不一样,可能更好消化,具体选什么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再问医生建议。
缓解期可尝试进阶饮食方案
当症状控制住了(比如不怎么腹泻、腹痛),可以让医生评估后慢慢调整饮食。比如用含低聚糖的蔬菜(像洋葱、芦笋)代替容易产气的食材(比如豆类、西兰花),有临床观察发现这样调可能缓解肠鸣、胀肚。还可以试试“3+2”进食模式——3次主餐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比如米饭加清蒸鱼、炒青菜),2次加餐选蒸苹果、低脂奶酪这类好消化的,既能保证营养,又不给肠道压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饮食调整只是肠道疾病综合治疗的“辅助帮手”,不能代替药物或其他治疗。平时要定期做营养评估,比如用专业量表看看有没有缺营养。如果短时间内体重掉得厉害(比如1个月掉5斤以上),或者吃不下东西、乏力,一定要赶紧去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