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别乱治!科学应对缩短病程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27 12:23:5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19字
成人腹泻的感染性、饮食性、药物性三大成因,提供从居家护理到就医指征的全流程应对方案,重点强调肠道菌群平衡和科学用药原则,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腹泻管理认知体系。
腹泻肠炎消化内科肠道菌群蒙脱石散
腹泻别乱治!科学应对缩短病程

频繁腹泻其实是身体的一种排异反应,若处理不当可能延长病程。成人腹泻主要由感染、饮食或药物因素引发,需用科学方法应对。

腹泻为啥会找上门?3个常见原因要明白

感染性因素
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接触带病菌的物品,都可能被病原体侵袭——像大肠杆菌O157:H7、诺如病毒这类常见病菌,会分泌毒素破坏肠道黏膜;有些病毒还能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小颗粒传播。寄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它的包囊能在水或食物上存活一段时间,吃进去也会引发腹泻。

饮食“作”出来的问题
高脂食物吃太多,会让胆汁分泌过量,其中的脱氧胆酸会破坏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辣椒里的辣椒素会刺激肠道神经,还会让肠道黏液层变薄;喝冷饮会引发肠痉挛,打乱肠道正常蠕动节奏,这些都可能导致腹泻。

药物的“副作用”
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比如艰难梭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引发腹泻;有研究发现,用广谱抗生素3天后,肠道菌群的种类会明显减少。此外,有些抑酸药也会改变肠道内环境,导致拉肚子。

腹泻了怎么办?4步科学应对

补水要补“电解质”,别光喝白水
腹泻会流失钠、钾等电解质,光喝白开水补不回来。建议用含钠、钾的补液产品(如口服补液盐Ⅲ),它利用钠和葡萄糖一起吸收的机制,能让身体更快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效果比白开水好。

饮食慢慢来,从“好消化”到“正常吃”
急性期可以先禁食6小时左右,让肠道歇一歇;之后慢慢过渡到粥、软面条这类好消化的食物。可以吃点含钾多的香蕉(补流失的钾)、有果胶的苹果泥(吸附肠道有害物);后期换成低FODMAP饮食(少吃洋葱、大蒜、豆类等容易发酵胀气的食物),帮肠道逐步恢复。

药不能乱吃,这些规矩要记牢
蒙脱石散按说明书吃,别自己加量;益生菌和抗生素要隔开时间用(比如抗生素吃2小时后再吃益生菌),不然抗生素会杀死益生菌。如果发烧超过38.5℃或拉血便,别用止泻药——会把病菌堵在肠道里,加重病情。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别硬扛
如果持续发热、严重脱水(24小时尿不到4次、嘴唇干裂、皮肤皱缩)、意识模糊、拉血便或剧烈腹痛,得立刻就诊;小朋友若囟门凹陷、哭无泪,说明脱水严重,必须马上送医。

不想再腹泻?5个方法防复发

手要洗对,切断病菌入口途径
用“七步洗手法”,重点洗指甲缝、指关节这些藏污纳垢的地方,每次洗够20秒(大概唱一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洗手。

饮食安全别偷懒,生熟分开、彻底加热
生肉和熟菜的案板要分开用,避免交叉污染;肉类要煮到中心温度超过75℃(比如猪肉煮到全熟,看不到粉红色);隔夜菜一定要彻底热透(微波炉转3分钟或锅煮沸腾),别吃半热的。

养肠道菌群,多吃发酵食品和膳食纤维
平时可以吃点酸奶、泡菜、腐乳这类发酵食品,里面的益生菌能帮肠道维持平衡;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它们的膳食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的“食物”,能让有益菌长得更好。

用抗生素要谨慎,别滥用
不是所有感冒发烧都要用抗生素,得听医生的。用抗生素时注意有没有腹泻,如果有,及时跟医生说,必要时补点益生菌,减少对肠道的伤害。

定期查肠道,40岁以上要重视
40岁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做肠道健康检查(比如查肠道菌群、便常规),有家族病史或经常腹泻的人更要注意——早预防早安心。

总之,腹泻不是小毛病,找对原因、科学应对才能快速恢复。平时做好手卫生、饮食安全和菌群维护,就能大大减少复发。关注肠道健康,才能让身体更舒服。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