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看似常见,却可能引发“隐形并发症”——鼻窦炎。很多人感冒后没在意,结果鼻窦发炎拖成慢性,反而更麻烦。其实感冒和鼻窦炎的关系很密切,得早了解、早预防。
感冒怎么悄悄引发鼻窦炎?
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鼻腔黏膜,会让黏膜红肿发炎。而鼻窦是鼻子周围的空腔,每个鼻窦都有个“小开口”连通鼻腔,负责通气和排分泌物。当鼻腔黏膜肿起来,这个开口就被堵住了,鼻窦变成“封闭的小房子”。里面的空气排不出去,分泌物也流不出来,刚好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临床数据显示,大概三分之一的感冒患者会接着出现鼻窦炎症状,若没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慢性鼻窦炎,反复难好。
鼻腔的“清洁队”罢工了
鼻窦黏膜上有一层纤毛,像“小刷子”一样,正常情况下每分钟摆动12-16次,负责把分泌物、病菌扫出去。可感冒引发的炎症会让这些“小刷子”动得越来越慢,甚至完全不动——“清洁队”罢工了!分泌物排不出去,越积越厚,慢慢变成黏糊糊的脓鼻涕。鼻窦里的压力越来越高,就会出现局部胀痛:比如前额、脸颊,或者后脑勺的持续钝痛,像有东西压着一样。
这些症状提示你可能得了鼻窦炎
如果感冒后出现以下情况,得赶紧留意:
- 鼻塞持续超过10天,不管单侧还是双侧;
- 流黄绿色脓鼻涕,这是鼻窦炎典型表现;
- 按脸上特定部位会疼:比如颧骨处(对应上颌窦)、眼眶上方(对应额窦),一按就疼;
- 嗅觉变弱,闻东西没以前清楚;
- 鼻涕往喉咙里流,引发慢性咳嗽。
基础护理做好,帮鼻窦“通气引流”
对付鼻窦炎,基础护理是关键,主要有三点:
- 正确冲洗鼻腔:用37℃左右的等渗盐水(和人体体液浓度相近的盐水),每天冲洗2次。操作时身体前倾,喷头对着鼻腔呈15-30度角慢慢冲,能清掉60%以上病菌和分泌物。
- 蒸汽吸入缓解肿胀:用恒温蒸汽吸入设备(温度控制在40-43℃),每次吸10-15分钟。蒸汽能减轻黏膜肿胀,帮助鼻窦开口通气。糖尿病患者对温度可能不敏感,要小心烫伤。
- 按摩促进循环: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再配合按眼睛周围部位,每次按5-10分钟。这样能改善鼻腔周围血液循环,帮分泌物排出。
药物干预要遵医嘱,别自己乱用药
如果基础护理效果不好,要及时找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用药:比如细菌感染明确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或用鼻用激素减轻黏膜肿胀,或用黏液促排药让分泌物变稀易排出。但不管用什么药,都得严格听医生的,不能自行加减药量或停药。
预防复发,从日常习惯入手
要想减少鼻窦炎复发,得做好这几点:
- 控好环境湿度:冬天室内开暖气会干燥,湿度最好保持在45%-60%,可用加湿器(定期清理避免滋生细菌);
- 防过敏:过敏体质者要防尘螨,每周用55℃以上热水洗床单被罩,用密封防螨床品;
- 增强黏膜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2000IU),能提高鼻腔黏膜抵抗力,减少感染。
特殊人群要特别照顾
- 儿童:小孩腺样体易肥大,会堵住鼻窦开口,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
- 孕妇:避免用含锌制剂,优先选物理治疗(如鼻腔冲洗、蒸汽吸入);
-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易真菌感染,定期做鼻分泌物真菌培养,早发现早处理。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2周,或出现看东西模糊、持续发热等情况,要赶紧做影像学检查(比如CT)排除严重问题。现在医学技术进步,比如影像引导下的窦口开放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有效率超过90%,不用太担心。
其实鼻腔健康是“系统工程”,感冒后多留意鼻窦信号,做好基础护理,及时找医生,就能把鼻窦炎风险降到最低。只要科学防治,鼻窦能保持通畅,呼吸也会更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