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别忽视!警惕这种慢性肠病风险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0-24 12:09:3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25字
便血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信号,文章系统解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及应对策略,结合最新研究数据提供就医指导,帮助公众建立科学认知并掌握症状识别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肠道黏膜损伤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肠道菌群免疫调节肠道健康
便血别忽视!警惕这种慢性肠病风险

清晨上厕所时,发现厕纸带血,或是马桶里的水泛着异常红色,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痔疮犯了”?确实,痔疮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但近年临床数据提醒我们,25-40岁人群里,约12%的便血案例其实和溃疡性结肠炎有关——这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得及时重视,不然可能越拖越重。

为什么会得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肠道菌群失衡、免疫系统紊乱以及遗传因素都有关系。要是免疫系统“认错了目标”,对着肠道黏膜发起攻击,就会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有研究发现,患者肠道里负责抗炎的特定菌群,比健康人少了近一半,这会让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变弱。

炎症会带来三个主要问题:

  1. 血管变脆弱:反复炎症会让毛细血管增生,但结构不稳定,稍微有点摩擦就容易出血
  2. 黏膜屏障破损:受损区域会形成很多浅溃疡,就像被酸性物质腐蚀过的布面
  3. 分泌乱套:负责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越泌越多,却没法形成有效保护层,混着脓液就变成了典型的黏液脓血便

怎么识别典型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三联征”:

  • 老拉肚子:每天拉3-6次黏液脓血便,就算不吃东西,腹泻也停不下来
  • 左下腹疼:疼的时候排便,排完能暂时缓解,形成“疼-拉-缓解”的循环
  • 总觉得拉不干净:老有“还没排完”的感觉,蹲厕所时间明显变长

得特别留意,如果发烧超过38.5℃,或者心跳一直超过每分钟100次,可能是急性重症发作,要赶紧去医院。

现在怎么治?

2024年国际炎症性肠病指南里,治疗分三个层级:

  1. 基础治疗:首选调节肠道炎症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缓释型能让药物更多留在结肠里发挥作用
  2. 进阶治疗:新型糖皮质激素能减少全身副作用,生物制剂对中重度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可达65%左右
  3. 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经严格评估后,粪菌移植的短期缓解率约40%

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调整都得找消化科医生商量,自己随便停药可能让病情反复。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确诊需要结合多项检查:

  1. 内镜检查:能看到肠道黏膜连续充血、一碰就容易破,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更有诊断价值
  2. 影像检查:CT或MRI肠道造影能评估病变范围和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粪钙卫蛋白等指标能帮着判断炎症严不严重

有研究显示,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后,诊断准确率从82%升到了94%。

日常怎么管理?

  1. 吃对饭:建议吃低渣饮食(少渣子、不易刺激肠道的食物),避免乳制品和太多高纤维食物
  2. 管好压力:冥想、正念训练能让复发风险降低约30%
  3. 定期检查:每3-6个月复查肠镜,留意癌变风险——得病10年后,每年癌变风险增加0.5%-1%
  4. 改坏习惯:戒烟,少喝酒
  5. 适量动一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改善肠道功能

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是慢性肠病,但早识别、早治疗、做好日常管理,能有效控制病情。如果出现反复便血、拉肚子、腹痛这些症状,别光想着是痔疮,要及时去消化科检查。确诊后跟着医生好好治,调整生活习惯,就能尽量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