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肚子疼还拉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火”或者痔疮犯了。可这种想当然的判断,说不定会漏掉严重问题——临床数据显示,急性便血的病人里,约37%可能被误诊,其中耽误了结直肠癌治疗的占15%。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便血背后最常见的5种原因,还有该怎么正确应对。
痔疮:最常见,但也别大意
痔疮是肛肠科最常碰到的问题,大概占了便血病例的45%。其实就是肛门周围的静脉丛扩张凸起,变成小肉球,排便时一用力,血管破了就会出血。典型表现是:
- 鲜血沾在大便表面,不会跟大便混在一起;
- 排便时肛门有点烧得慌或者坠坠的;
- 有时候内痔会掉出来,摸起来是软软的小疙瘩。
要注意,如果痔疮掉出来卡着回不去(嵌顿),疼得特别厉害,千万别硬塞回去,赶紧去医院。
感染性疾病:肠道闹“急性炎症”了
如果拉的血里混着黏液、脓液,还一阵一阵肚子疼,得警惕细菌性痢疾这类感染。痢疾杆菌会破坏肠道黏膜形成溃疡,所以会有这些表现:
- 一天拉10次以上,越拉越急;
- 总觉得没拉干净(里急后重);
- 发烧,体温可能超过38℃。
最近几年发现,耐药细菌导致的重症病例越来越多,20-35岁的年轻人感染率比十年前高了12%,得重视。
血管问题:肠道“缺血”了,像“肠道心梗”
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会引发缺血性肠病,危险程度不亚于心肌梗死。典型表现是:
- 突然肚子剧痛,却说不清楚具体哪疼;
- 拉黑色柏油样便或者暗红色血便;
- 肚子按上去疼,摸起来还发硬。
统计显示,发病6小时内去医院的,死亡率能控制在5%以下;要是耽误了,死亡率会涨到35%,所以得快送医。
肿瘤:藏得深的“隐形威胁”
结肠癌引起的便血有几个典型特点,得留意:
- 血是暗红色的,跟大便混在一起;
- 排便习惯变了,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便秘,交替着来;
- 大便变细,或者表面坑坑洼洼;
- 没理由地瘦了。
数据说,40岁以上的人如果持续便血,约23%可能跟肠道肿瘤有关。但早期筛查能让5年生存率升到90%,所以别拖着。
科学应对:记住“三要三不要”
突然拉血了,先按这几个原则做:
要观察:记清楚出血量多少、血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别的症状(比如疼不疼、发烧吗);
要禁食:急性期别吃东西,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要平卧:躺平休息,防止血压突然掉下来出事;
不要揉腹:别揉肚子,不然可能加重缺血或损伤;
不要自己吃药:乱吃药会掩盖症状,影响医生判断;
不要泡澡:泡热水澡可能让出血更厉害。
去医院的时候,最好带一份24小时内的大便记录,就像给医生看“肠道监控录像”,能帮着更快找原因。现在有胶囊内镜、CT血管造影这些检查,90%的病例6小时内就能确诊。
突然拉血就像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可能是痔疮这种小问题,也可能是肿瘤这种大毛病。与其自己瞎猜,不如赶紧去医院查清楚。当然,也不用过度焦虑——只要及时处理,大部分情况都能解决。关键是别不当回事,也别自己瞎处理,科学应对才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