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老人靠智能设备脱险,智慧养老能破解健康难题吗?
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比15.6%,标志着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多地积极探索,用科技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如上海的实时健康监测、绍兴的“数智居家医养体系”等,有效应对养老难题。
老龄化来袭,健康挑战如何破局?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75%,像高血压、脑卒中这类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传统医疗模式难实现全天候监测。比如绍兴86岁的沈来水老人,因智能监护设备实时预警,避免了血压骤升引发的中风风险。而且常规体检频率低,依靠技术手段填补日常监测空白很有必要。此外,失能、半失能老人就医困难,上海“养老院 + 互联网医院”模式,通过5G诊疗车与远程问诊,让三甲医院资源直达养老机构。同时,老人居家时跌倒、突发疾病等事件缺乏及时干预,甘肃兰州用智能餐盘、卫生间报警系统和紧急用药2小时送达服务,构建“监测 - 预警 - 处置”闭环。智能设备能实现数据可视化与异常预警,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智慧养老落地实践,效果究竟咋样?
在健康管理智能化方面,上海智慧养老院的智能床垫能监测老人睡眠质量、心率等指标,异常数据会触发护理人员响应,降低夜间突发疾病风险。绍兴“数智居家医养体系”里,家庭病床的智能监护设备与社区医院直连,实现“红黄蓝”三级预警,沈来水老人的案例显示该系统能让紧急救治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在生活服务适老化改造上,兰州老年食堂用机器人烹饪结合智能餐盘,保证每餐热量与营养均衡,无感支付还简化了操作流程。内蒙古棋盘井镇养老服务中心的“一键呼叫”与紧急救助系统,结合居家扶手、防滑地砖等硬件改造,使跌倒率降低超40%。江苏、浙江等地对适老化改造给予30%财政补贴,推动智能设备普及,预计2025年适老消费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
智慧养老体系,未来该咋优化?
目前各地系统独立运行,需要建立统一数据接口标准,整合智能设备与电子健康档案,避免信息孤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配备能操作智能设备的医护团队,确保预警信息能快速转化为诊疗行动。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整合家属、社区、医院资源,像兰州的“小程序下单 - 平台派单”模式能覆盖药品配送、陪诊等需求,提升服务响应效率。推广“政府补贴 + 企业运营 + 保险兜底”模式,引入商业养老保险覆盖智能设备使用费用,降低家庭经济负担。
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的好办法,要以老人需求为核心,平衡技术与关怀。大家可关注适老化改造政策,主动用智能监测设备;政府要加快制定标准,推动多领域协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