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查出的5种常见疾病,早知道早预防!
血常规能查出的5种常见疾病为贫血、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过敏反应、凝血功能异常等。
1. 贫血: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反映是否贫血。当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就会出现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类型,主要因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治疗可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同时多吃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
2. 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判断感染的重要依据。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如感冒多由病毒引起,血常规可见淋巴细胞增多。治疗细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3. 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能初步筛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异常增高或减少,同时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则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治疗白血病可能需要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使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等药物治疗。
4. 过敏反应: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过敏反应。当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发作时,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治疗过敏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 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治疗可使用升血小板药物,如氨肽素、咖啡酸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血常规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检查,能为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通过关注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可尽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但血常规检查结果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若血常规结果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点状银屑病多久能消
2025-03-14银屑病爆发期多久
2025-03-14孕妇保胆取石后如何应对高复发率难题
2025-03-14哪5种营养食物可化解左肾小结石危机?
2025-03-148个月宝宝吃火龙果后家庭护理要点有哪
2025-03-14月子里吃车厘子能预防哪些产后疾病?
2025-03-14白蒺藜在药物递送系统中有何潜力?
2025-03-14环境因素是否会加重小孩缺维生素D症状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