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医院动态 > 正文

高难度!我院神经外科开展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拆除颅内“不定时炸弹”

2025-03-11 13:58:29      

您知道吗?约每50人中就有1人携带颅内“隐形炸弹”——未破裂动脉瘤。这种血管壁异常膨出的病变虽非肿瘤,但一旦破裂致死率高达50%。近日,我院利用一项前沿技术成功拆除七旬患者颅内的“定时炸弹”。

深度科普

动脉瘤:血管壁上的致命血泡动脉瘤并非实体肿瘤,而是因血流长期冲击导致血管壁薄弱处形成的血泡样膨出。其危险特性在于:隐匿性强:未破裂时多无症状,常规体检难以发现爆发致命:破裂后突发炸裂性头痛,1/3患者来不及送医双重威胁:直径>7mm的动脉瘤年破裂风险超5%,同时存在占位压迫风险(致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等)

案例回顾

七旬老人头痛背后的危机

70岁的徐女士长期头痛伴高血压,经高分辨率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左侧颈内动脉C5段巨大动脉瘤(直径>15mm)。传统弹簧圈填塞术虽能短期“堵漏”,但存在两大局限:

1.术后复发率高达20%-30%

2.对巨大/复杂动脉瘤难以完全栓塞

针对病人的情况,神经外科团队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与患者及家属的细致沟通,结合家属意愿,决定采用前沿治疗理念-血流导向疗法,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第三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建载瘤动脉血管。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治疗相当于重新为载瘤动脉“铺路”,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及填塞,远期血管内皮化后再无复发风险。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在李焕良副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进行了高难度的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瘤内部分填塞术。最终手术圆满成功,效果良好;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

技术解码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是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膜组织增生,达到修复病变血管作用,能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动脉瘤复发和破裂风险。

优势一: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后远期血管壁内皮化后,无复发风险。

优势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可减轻动脉瘤占位效应。

优势三:对于复杂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一般无需填圈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风险。

专家提醒

李焕良副主任建议:高血压、吸烟、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出现突发性“一生中最剧烈头痛”时,需立即就医——动脉瘤破裂后每延迟1小时救治,生存率下降10%。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责任编辑:郎成林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