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由长期吸烟、生物燃料暴露、空气污染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也就是以呼吸道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此类疾病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展而来,最终可引起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目前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国内有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每1000人就有82人罹患慢阻肺。
“说起慢阻肺,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如果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那么应该听到过。其实,这两种疾病都属于慢阻肺的范畴。”呼吸内科医生孔铖英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5月更新的有关全球疾病状况的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慢阻肺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下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
慢阻肺患者八成是烟民
“最易得慢阻肺的人群就是重度吸烟者。有研究表明,约有20%的吸烟者会发生慢阻肺。另外,常常接触一些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生物燃料烟雾的人也容易患慢阻肺。儿童时期曾患下呼吸道感染均能导致慢阻肺的发生。”闻胜兰说,慢阻肺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肺功能已开始出现下降,如持续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几乎都已到疾病的中晚期。等到疾病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非常明显,即使非常轻微的活动也不能耐受。
对此,呼吸科医生闻胜兰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吸烟的男性最好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及胸部CT检查,以尽早地发现病情,及早预防,并尽早戒烟。
慢阻肺防治四大误区:
吸烟无大碍:吸烟指数与慢阻肺患病率的关系,吸烟越多、时间越长,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得了没药治:慢阻肺随时可以开始治疗,而且可以控制得很好。药物雾化吸入远比口服好,可选择短效或长效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平时不用管:每次慢阻肺急性发作一次,肺功能就加速下降一次。通过规律的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不仅可控制呼吸困难的症状,更可延缓肺功能的恶化速度。
病重才去看:因慢阻肺反复发作而住院的病人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2%~40%,一出现急性发作的迹象,如咳嗽咳痰增多、气促加重或感冒发烧,应马上用药。
慢阻肺患者应尽可能运动
慢阻肺病人长期待在家中,如何减少住院次数常令家人头疼。“做好家庭康复治疗,对病人非常重要。有些病人病情控制得好好的,回家停药后马上复发。”呼吸疾病陈荣昌教授援引一份调查结果表示,过去12个月内,有43%的慢阻肺患者至少住院治疗一次,12%的病人无法出门,14%的人走路数分钟必须停下来,8%的人平路行走也需要间歇停下来喘气,26%的人上坡或快走时气喘,15%的人大运动量时气喘。
“慢阻肺患者应尽可能运动。”陈荣昌指出,“行动不便的极重度慢阻肺患者更要重视家庭康复运动。”病人在家可进行包括步行、外周肌肉阻力锻炼、上肢锻炼、身体柔韧性锻炼、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吸气肌肉锻炼等。极重度患者可戴着呼吸机步行,感到气喘时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接着练习,每周练习3到5天,每次练习20~60分钟。每天早晚还可进行呼吸训练,一次15分钟。可采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及 “快吸慢呼”呼吸法,即快速猛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少量地呼出气体。
(责任编辑:詹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