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医药界专业人士在其认证微博上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若有效果则可能是添加了雌激素,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口服胶原蛋白功效是否有效”的争论。此观点得到包括营养专家在内诸多专业人士认同,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5月23日表示,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分解后就是氨基酸,没有什么确切的作用。
低价秘密:80元原料成品卖1700元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分析指出,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
之所以这么多企业对胶原蛋白产品趋之若鹜,是因为其高额的利润,据调查,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每公斤1700元。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巨额暴利。京东商城显示,同仁堂海洋胶原蛋白肽(0.4g*4片*60袋)价格为989元。同样在京东商城,FANCL含三肽胶原蛋白的果味饮料(50mlx10瓶)价格为348元,而贵州百灵爱透牌ICOLL胶原蛋白饮料(350ml*15瓶)价格为140元。贵州百灵则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东方海洋也曾表示:“2012年公司胶原蛋白产品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利润率是很高的,因为使用自己的原料,公司只需一些技术上的投入。”
据了解,胶原蛋白的主要原料为明胶,但其附加值却要远远高于明胶产品。根据东宝生物公司2011年的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值得注意的是,生产1吨胶原蛋白只需要1.18吨左右明胶,转化率高达85%。4-5万元/吨的明胶产品经过转化变为胶原蛋白,其价格就高达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
即便胶原蛋白产品遭遇了强烈的质疑,因为其高额回报,诸多生产企业也不会放弃该市场的扩张步伐,东宝生物称不会因此质疑的声音而停止7月份1000吨胶原蛋白产品的步伐,贵州百灵也称其公司产品不会受任何影响。
胶原蛋白被添加雌激素?
日前,一位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微博,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若有效果则可能是添加了雌激素。这将胶原蛋白及其生产厂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按照“烧伤超人阿宝”的观点,胶原蛋白经过消化道分解后成为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而氨基酸是所有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肉蛋大豆等食物中都有蛋白质,因此胶原蛋白和这些普通食物并无区别。
“烧伤超人阿宝”于5月19日发表微博称,“最后郑重提醒:吃了(口服胶原制剂)无效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里面几乎肯定添加了雌激素。”上述观点也得到了包括诸多营养专家在内的专业人士认同。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5月23日指出,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分解后就是氨基酸,没有什么确切的作用。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撰文表示,吃胶原蛋白并不能直接增加体内胶原蛋白合成,“也没有证据证明其营养作用超过鸡蛋、大豆等普通食物中的蛋白质。”
其实,关于胶原蛋白的争议并非第一次。2010年方舟子多次撰文披露胶原蛋白美容谎言,产品不具备任何特殊功效。2012年10月,老牌药企贵州百灵胶原蛋白饮品,也曾面临“夸大宣传”的质疑。当时贵州百灵请来专家分析胶原蛋白在国内外食用的现状,举出它确有保健效果的论文、案例,但仍不能令质疑声完全平息。
胶原蛋白上市公司股价受挫
胶原蛋白吃下后会被分解为氨基酸,无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这是包括东宝生物、贵州百灵、同仁堂、汤臣倍健等生产有胶原蛋白产品的企业都认同的观点。
但上述公司均向媒体表示,虽然胶原蛋白的效果未得到有效的验证,但肯定“无害”。 东宝生物称相关产品取得的许可证书为QS证号,属于营养类食品,不会因不同的声音而停止7月份1000吨胶原蛋白产品的步伐,贵州百灵也称其公司产品不会受任何影响。截止5月23日,由于胶原蛋白近日效果遭医生质疑,多家生产胶原蛋白产品及经营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不同程度受影响。其中,东宝生物下挫3.86%,东方海洋下挫2.06%,汤臣倍健、东方海洋等公司仍以下跌收盘。
企业玩概念消费者买单
来自日信证券一份研报中称,未来国内胶原蛋白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20%,依据成熟国家的增长比例,2015年国内胶原蛋白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东宝生物中研普华《2011年中国生物胶原蛋白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胶原蛋白消费约1万吨,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有望提升到2万吨。
需求市场持续的增速,使得近年来胶原蛋白保健品市场逐渐升温,其“美容靓肤”的宣传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新兴市场。东宝生物、贵州百灵、同仁堂、汤臣倍健等上市公司也加入了生产胶原蛋白产品的行列。
史立臣认为,胶原蛋白产品的销售就是企业在玩概念。他表示,胶原蛋白其实早期是生产者从“水解胶原蛋白”中创造出的概念,这一个概念有个关键词:白,也就是增白护肤美容,说白了就是明胶,后期的宣传都是根据创造出的概念形成和衍生的。
但对于胶原蛋白产品,我国保健品没有临床观测数据,审批制度也不严格,具体功效的审查缺乏科学数据支撑,全凭生产企业自说自是,事实上,为获得高额回报包括胶原蛋白上市公司在内的生产企业在广告上投入颇多。
贵州百灵邀请了章子怡作为形象代言人,东方海洋则邀请了赵雅芝,业内人士称虽然不清楚具体广告代言费,但可以肯定的是价格不会低。而东宝生物还专门为此成立了北京设立营销公司,且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其“圆素”品牌,其年报称为推广胶原蛋白投放大量广告,2012年销售费用大增57.79%。
医疗广告监管须前移
虽然,胶原蛋白无效论早有披露,之所以始终没有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原因很简单,专家观点的权威性,科学性,压不过广告的传播效果,这是包括胶原蛋白在内的很多保健品,在贴上科学标签或者偷换概念之后,就能热卖的原因,毕竟受众中了解医学原理的是少数人,而生活在营销概念的“狂轰滥炸”中的,却是绝大多数。
随着相关部门对医疗广告审核严格性的增加,不断有虚假宣传功效的医疗广告乃至保健产品被拿下,但是,像胶原蛋白这种让受众仰望的新概念却少有涉及,也就是说,卫生部门审核的只是是否符合医疗广告的规矩,而医学概念是否被偷换或者误导,是不是符合医学原理,似乎不在监管权限之内,这是使很多内行人一看就知无效的伪医学概念、伪健康观点能持续很久地在社会上流行,而且直接左右着人们的健康消费,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原本就不丰富的医学知识,很多还是从广告中得来的,不是专业医生教授的,而是广告营销者灌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类似张悟本式的伪医生,一个胶原蛋白的伪概念被爆出。这也提示我们,医疗广告的监管需要战线前移,至少不能把健康教育的权利全部让给产品营销者。
(责任编辑:贝贝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
社保医疗报销比例未统一 每年无效补贴数百亿
-
在社保医疗政策上,地方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变得微妙起来。详细>>
-
副部长建言反思“无效医疗”:医改不能靠忽悠
-
很多药不是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也在做。———黄洁夫详细>>
-
明月镜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价上百 陈道明代言营销费翻番?如何保养镜片?
-
现在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多,为能纠正其视力,获得清晰的视野,势必会戴上眼镜。市面上的镜片价格不一,少则几十块,多则上千上万,不管是价格便宜还……详细>>
-
代理爆内幕:美瞳片进货几毛钱 卖出百元获暴利
-
在网络上购买美瞳片的消费者要注意了,你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买来的美瞳片,说不定是成本价才几毛钱的山寨货。详细>>
-
中药背后藏有暴利链条:采购不选对的只买贵的
-
一包中药,一家省级中医院卖40元,而在药店只要9元,药价虚高再次引爆公众眼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