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心脏骤停与基因变异有关
新华网洛杉矶7月4日电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某种特殊的基因变异可能与心脏骤停有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脏骤停。
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和荷兰等国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这项研究。为探讨遗传变异与心脏骤停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将4402名心脏骤停患者的基因与3万名正常人的基因进行比对。研究发现,baz2b基因与心脏骤停有关,当该基因发生变异时,心脏骤停的几率会高于正常人两倍,而且往往会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95%。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正开始揭示心脏骤停的秘密及其预防方法。如果等到患者心脏骤停时再治疗,那就太迟了。这就是事先搞清楚具有什么样基因的人会得此病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大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的网络版上。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轻微抑郁症吃什么药能缓解
2025-06-18抑郁症能治疗好吗
2025-06-18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2025-06-18人要是抑郁了是什么症状
2025-06-18济南看抑郁症的医院哪个好
2025-06-18牙齿装假牙多少钱一颗
2025-06-18种牙植体哪个品牌好
2025-06-18树脂补牙可以维持几年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