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医药资讯 > 疾病新闻 > 罕见病 > 正文

一个罕见病患者的重生:aHUS规范治疗点亮生命希望

2025-09-26 13:12:20      家庭医生在线

胡女士的身体里埋着一颗“地雷”,在32岁那年被引爆。

她6岁时,因为肾功能衰竭接受透析治疗,之后恢复健康,继续读书、工作,结婚。32岁时,胡女士顺利怀孕,一切似乎都在走向正轨。可临近分娩,她的肾功能再次衰竭,且比童年时更为严重。最终,她被确诊为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HUS)。

aHUS是一种罕见的肾科疾病,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七。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急性期致死率可达25%,即便治愈也可能复发。aHUS 主要由补体旁路调控异常引起,触发因素包括感染、妊娠、器官移植、恶性高血压、自身免疫疾病等,并且和遗传因素高度相关,典型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损伤,其中以肾脏受损最为严重。

aHUS并非绝症,但由于aHUS过于罕见且诊断复杂,患者很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有限的诊疗能力,加上长期沉重的疾病负担,共同构成了aHUS患者的现实困境。

剖腹产后,躺不下去

胡女士今年33岁,家住浙江宁波。去年,怀孕28周时,胡女士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这是妊高症的典型表现。当年6月,怀孕34周的她已在当地妇产医院住院一周,其间,她的肌酐持续升高,血小板不断下降,妊高症也在加重。医生判断病情危险,立即实施剖腹产,终止妊娠。

剖腹产后,胡女士的危险仍未解除。产后两三天,她出现少尿、气促等症状,不能平卧,身体浮肿加重,四肢皮肤出现瘀斑,肌酐飙升至正常值的四倍以上,肾功能受损严重,表现出尿毒症的症状,并伴随多脏器衰竭。危重的病情,已超出妇产科医院的救治能力。

去年6月21日晚,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边学燕接到妇产医院的求助电话。经过会诊,专家一致认为必须立即转院,胡女士随即被紧急送入该院肾内科。“见到胡女士时,她只能端坐在床上,无法平卧,一旦躺下便会呼吸困难。”边学燕回忆,接诊时,胡女士的检查结果显示,心肺功能、肾脏功能已存在严重问题。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边学燕

根据症状,边学燕首先考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这类疾病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aHUS就是TMA中的一种。若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通常会在产后逐渐缓解,但胡女士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且符合aHUS 的“三联征”特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妊娠本身也正是aHUS的重要诱因之一。被追问病史时,胡女士想起6岁时曾发生肾功能衰竭,由于当时缺乏检测手段,并没有做病理和基因检查,只是对症治疗,缓解了病情。

新生儿的到来,本该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刻。但当时胡女士躺在床上,孩子因为早产,在保温箱中,全家人手忙脚乱。胡女士的丈夫曾留过学,不停查找中英文资料,了解到aHUS的致死率极高,即便幸存,多数患者也会发展为尿毒症。他担心孩子刚出生就失去母亲,也担心妻子后续一直要终身透析。

一项2017年发表于国际肾脏病学顶级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临床杂志》的研究显示,87 例妊娠相关aHUS患者中,71% 的患者需要透析治疗,53% 的患者发展为尿毒症,27%的患者接受了肾移植。这是胡女士先生查到的有关aHUS的预后信息。“他们当时一边看到了朦胧的希望,一边又陷入绝望,情绪反复拉扯,作为医生,我只能不断安慰他们,这个病是有药可治的,而且有可能治好。”边学燕回忆。

确诊aHUS需要一系列检测。结果出来前,边学燕先采取对症治疗,为胡女士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这些治疗有一定效果,也非常必要,但血浆置换和激素冲击会带来副作用,血浆获取也存在困难,而且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效果。”她说。三四天后,虽然基因检测尚未完成,但是院内的检测结果基本排除了其他可能,初步判断胡女士为aHUS,并在第一时间启用抗补体治疗。

三天后,胡女士的血小板、血色素等指标逐渐稳定回升。早产的孩子在保温箱里住了几天,虽然体重偏轻,但最终健康地见到了母亲。回忆起那一刻,边学燕说,虽然抢救时惊心动魄,但是一家母子相逢团圆的情景还是让人喜极而泣。

出院后,为了避免复发,胡女士继续接受靶向治疗,并持续监测相关指标。今年6月,她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医生建议可以试着停药。但她如“惊弓之鸟”,担心复发,又反复检测两三次才放心停药。此后,她的复查频率也将从每月一次,逐渐延长到两三个月一次,再到半年一次。

关键的治疗时机

并不是所有aHUS患者都能如此幸运。作为一种急危重症,aHUS的早筛、早诊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越早诊断和规范治疗,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越好,但在临床上,经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边学燕介绍,如果肾脏的功能已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脏器功能可能不能完全恢复甚至就进入尿毒症。

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边学燕所在医院一共确诊了17例aHUS患者,这些患者的共同点是起病急、病情重,治疗效果如何,与诊断和干预时机密切相关。其中5名患者因治疗及时已完全康复,另有四五名患者开始治疗的时机较晚,虽不需透析,但肾功能已出现不可逆损伤。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aHUS儿童发病率为3.3/100万,成人为2.0/100万。对于患者而言,往往难以早期发现自己患病,而且当触发因素解除,渡过急性期,症状会随免疫系统修复而缓解。但一旦再次发作,患者仍可能发展为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边学燕建议,有高危因素及遗传背景的人群应格外警惕,主动进行基因检测,曾经发病的患者,再次遇到诱发因素时,应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

边学燕介绍,过去由于发病率低、检测手段有限,aHUS常被漏诊。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和治疗水平的提升,包括aHUS在内的很多罕见病,未来可能不再那么罕见。”她认为,要实现对于aHUS的“早筛、早诊、早干预”,基层诊疗至关重要,医生需要加强对aHUS的认识,当患者出现典型“三联征”时,就及时检测和转诊,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有药可用后,价格仍然是患者需要面对的难题。单靠医保并不足以覆盖全部花费,患者仍需要更多层次的保障,来减轻疾病的负担。边学燕介绍,宁波在2021年启动了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天一甬宁保”,居民每年缴费一百多元,就能获得医保目录外部分新药和罕见病治疗的补充保障。浙江省还设立了罕见病专项基金,对患者实行年度自付封顶政策,超出部分由医保、企业援助和慈善渠道共同分担。

罕见病的发病率只是一个数字,但落在每一个人和家庭身上,却意味着沉重的负担。边学燕希望,胡女士的幸运不只是个案,而是能成为更多罕见病患者的福音。她也希望各地能够推进类似浙江及宁波的保障措施,在支付端形成“国家医保+地方专项+社会补充”的多次保障网络,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自付比例,让更多患者“用得上药、用得起药”,真正被社会看见,赢得生机与希望。

(文中胡女士为化名)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科闻 )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