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院动态 > 正文

霜降 | 秋季艾灸:暖身养气,健康过冬!

2023-10-24 17:50:07      

霜降来临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也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节气

天气渐冷

早晚温差大

冷热失常

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虚邪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

使人生病

霜降节气对应颈椎四节,对应人体咽、耳、鼻,对应脏腑为肺、脾、肾、胸腺,因此应加强对以上脏器的养护。尤其老年人、体质弱、基础疾病多的人,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关节痛等病症多发。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之说,只有在深秋季节将身体的气血阴阳调整好,加强抵御外邪能力,就能起到防患于未然作用。

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云:艾灸可透诸经而至百病。《黄帝内经》有云: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

霜降时节宜艾灸,艾灸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性刺激,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达到固肾补肺,健脾养胃,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气充,从而精神抖擞。

脾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温通肺中阳气,可润肺定喘、止咳化痰、祛湿散寒。

胃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和胃调中,理中降逆,可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功效: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疏肝养胃、补气益血。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

功效:健脾祛湿,促进消化。

中医科开展的艾灸疗法丰富,种类多,有火龙灸、督脉灸、隔姜灸、雷火灸、艾箱灸等,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