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穿刺,如何诊断“慢性病中的战斗机”---原发性膜性肾病!
近年来我们发现
在众多肾脏病患者中
膜性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大家会很好奇
什么是膜性肾病?
有什么的指标可以来检测吗?
那么下面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疗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临床以肾病综合征(NS)或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见于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霉胺等)以及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
发病年龄高峰在 40-60岁之间,男女比例约 2∶1,儿童少见。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MN发病率占全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9.5% ,在15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pMN患者高达50%,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后可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早期发现膜性肾病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但既往对于膜性肾病的诊断主要靠肾穿,而肾穿刺作为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费用较高。
2009年,Beck等首次pMN患者血清样本中检出一种特异性抗体,即抗PLA2R 抗体,该抗体在其他病因所致蛋白尿或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中并不存在,因此具有pMN特异性。这一发现受到肾脏病学家的广泛关注。
目前评价原发性膜性肾病比较敏感的血清学指标是抗PLA2R 抗体,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8% 和 99%。
在2021年《KDIGO肾小球疾病诊治指南》关于膜性肾病的诊断建议:具有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和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不需要肾活检即可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因此血清抗 PLA2R 抗体水平检测是诊断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有用且无创的方法。将使患者免于进行耗时,费用高,且存在一定风险的肾活检手术。
抗PLA2R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辅助诊断原发性膜性肾病:当临床表现与与血清学结果一致时,疾病诊断可以不做肾活检。
2.评价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高低度抗体预示疾病处于活动期,有病情恶化的风险。
3.监测治疗反应性: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抗PLA2R抗体的水平。
4.肾移植后的复发风险评估:如果抗PLA2R抗体水平升高或阴性抗体转阳,预示着疾病复发。
总结
抗PLA2R 抗体水平可以用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读预后。本院开展的是ELISA法检测抗PLA2R抗体,既可定量又可定性,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的优点,能较准确地测得抗PLA2R 抗体水平的变化。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检查抑郁一般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医是否可以治疗男性脱发
2025-05-14男性脱发是否会遗传
2025-05-14男性脱发的危害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