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风(TM1)Unspecified Wind stroke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3:14
编码SD3Z

关键词

索引词Wind stroke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中风(TM1)
缩写中风、脑卒中、脑血管意外
别名卒中、CVA-Cerebrovascular-Accident、Stroke

未特指的中风(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神经影像学阳性发现
      • 头颅CT/MRI显示急性脑梗死(低密度灶/DWI高信号)或脑出血(高密度影)
      • 病灶分布符合脑血管供血区域特征(如大脑中动脉区楔形病灶)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 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如偏瘫、面瘫、失语)持续>24小时
      •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如癫痫发作、代谢性脑病)
    • 中医证候特征
      • 符合《中医内科学》中风病基本证候: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危险因素组合(满足≥2项):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 房颤(心电图证实)
      •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 血脂异常(LDL-C≥3.4mmol/L)
    • 中医病理要素
      • 舌象:舌质暗紫/苔厚腻(提示瘀血/痰浊)
      • 脉象:弦滑/弦细(提示肝风/阴虚)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神经影像学] A --> C[血管评估] A --> D[实验室筛查] A --> E[功能评估]

B --> B1(头颅CT-急性期首选) B --> B2(MRI-DWI/FLAIR序列) B --> B3(灌注成像)

C --> C1(颈动脉超声) C --> C2(经颅多普勒TCD) C --> C3(CTA/MRA/DSA)

D --> D1(凝血功能) D --> D2(糖化血红蛋白) D --> D3(血脂四项)

E --> E1(NIHSS评分) E --> E2(改良Rankin量表) E --> E3(中医证候评分)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优先级

    • CT:急诊排除出血(5分钟内出报告)
    • MRI:缺血病灶3小时内检出率>90%(DWI序列)
    • 阴性CT+持续症状→立即MRI复查
  2. 血管评估路径

    • 超声异常(斑块>50%)→ CTA验证
    • CTA可疑狭窄→ DSA金标准确诊
  3. 实验室组合解读

    • D-二聚体↑ + 房颤 → 心源性栓塞风险
    • HbA1c≥6.5% + LDL↑ → 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D-二聚体 >0.5 mg/L 提示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风险,值越高栓塞可能性越大
空腹血糖 ≥7.0 mmol/L 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加重脑损伤,>11.1mmol/L需胰岛素干预
LDL-C ≥3.4 mmol/L 动脉粥样硬化核心风险因子,>4.9mmol/L需强化降脂
纤维蛋白原 >4.0 g/L 高凝状态标志,结合D-二聚体提示血栓前状态
同型半胱氨酸 >15 μmol/L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值每↑5μmol/L卒中风险增59%
hs-CRP >3 mg/L 炎症反应强度指标,>10mg/L提示感染或大面积梗死

处理建议:

  • D-二聚体↑→ 立即血管影像排查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 LDL-C≥3.4mmol/L→ 启动他汀治疗(目标降幅≥50%)
  • 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 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急诊阶段:CT排除出血 → NIHSS评分 → 溶栓评估
  2. 病因筛查
    • 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中青年患者:抗磷脂抗体筛查
  3. 中医辨证
    • 昏迷+痰鸣→ 痰热腑实证(通腑泻热)
    • 肢冷+舌淡→ 元气败脱证(回阳固脱)

参考文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3版)
WHO《卒中诊疗标准化方案》
《中医内科学·中风病诊疗规范》
Circulation期刊(2024)动脉粥样硬化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