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构音障碍Unspecified Dysarthr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2:20
编码MA80.2Z

关键词

索引词Dysarthria、未特指的构音障碍、构音障碍
缩写WTDGZH、UTD-GZ
别名发音不清、说话不清楚、言语不清

未特指的构音障碍(MA80.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同时存在以下两项及以上症状:
      • 发音不准确(辅音替代/省略/扭曲)
      • 语音清晰度显著下降(Frenchay构音评估得分≤85%)
      • 语速或语调异常(言语流畅度下降或语调单一化)
    • 构音器官功能障碍体征
      • 至少一项客观体征:舌运动范围受限、唇闭合不全、软腭抬升不足(通过标准化构音器官检查确认)。
  2. 支持条件(辅助证据)

    • 神经影像学异常:MRI/CT显示运动皮质、基底节、小脑或脑干等言语运动相关区域病变。
    • 电生理异常:口面部肌电图(EMG)显示肌肉协同收缩障碍(协同收缩率<70%)。
    • 排除性证据
      • 排除单纯听力损失(纯音测听阈值≤25 dB HL)
      • 排除先天性唇腭裂等结构性异常
  3.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所有必须条件,且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必须条件但缺乏支持条件时,需动态观察症状进展(≥3个月)并排除其他特异性病因(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

二、辅助检查

  1. 功能评估体系

    • 第一层(核心筛查)
      • Frenchay构音评估(FDA-2)
      • 言语清晰度指数(SII)测试
    • 第二层(病因鉴别)
      • 脑部MRI(含DTI纤维追踪)
      • 口面部肌电图(表面EMG)
    • 第三层(深度解析)
      • 鼻音计检测(腭咽闭合功能)
      • 喉动态镜检查(声带振动模式)
  2. 判断逻辑

    • Frenchay评分≤85%:提示中重度构音障碍,需启动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皮质下白质高信号:指向血管性或退行性病因,需结合临床病史。
    • EMG协同收缩率<70%:提示运动协调障碍,需与锥体外系疾病鉴别。

三、实验室与影像学参考值

  1. 神经影像学(MRI)

    • 异常意义
      • 运动皮质厚度<2.5 mm:提示神经元丢失,可能为退行性疾病早期表现。
      • 小脑蚓部体积减小(<10 cm³):提示共济失调性构音障碍风险。
  2. 电生理检查(EMG)

    • 异常阈值
      • 口轮匝肌与颏肌协同收缩率<70%(正常参考值:80-95%):提示运动控制通路损害。
      • 喉肌群募集延迟(潜伏期>100 ms):提示神经传导异常。
  3. 声学分析

    • 语音基频变异系数(F0 CV)>15%:提示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构音障碍。
    • 元音空间面积(VSA)<200 Hz²:提示发音器官运动范围受限。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步筛查:通过FDA-2和SII量化语音障碍程度。
  2. 病因溯源:MRI优先排查结构性病变,EMG评估神经肌肉功能。
  3. 鉴别诊断:动态监测症状演变(≥3个月),排除药物性、代谢性等可逆性因素。

参考文献

  • 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构音障碍评估指南》
  • 《中华神经科杂志》构音障碍诊疗共识(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