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急性疼痛Unspecified Acute pain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9:01
编码MG31.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pain、未特指的急性疼痛、急性疼痛
缩写未特指急性疼痛、急性疼痛-NOS
别名急性痛-未特指、急性未知疼痛、急性疼痛-未指定

未特指的急性疼痛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急性疼痛特征
      • 突发性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患者能准确定位疼痛部位(如腹部、胸部、头部等)。
      • 排除ICD-11中已特指的急性疼痛类型(如创伤性、感染性、术后并发症等)。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排除依据)

    • 伴随体征
      • 局部炎症反应(红斑、肿胀、皮温升高)或自主神经反应(心率加快、出汗)。
      • 活动受限或保护性姿势(如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度下降)。
    • 排除标准
      • 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确器质性病变(如骨折、内脏出血、感染标志物阴性)。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且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支持条件即可诊断:
      • 存在局部炎症体征或自主神经反应。
      • 疼痛强度显著影响日常活动(VAS评分≥4分)。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树

    • 一级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
      •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
    • 二级检查(一级异常时进行):
      • 生化全项(肝酶、肌酸激酶、电解质)
      • 凝血功能
    • 三级检查(怀疑特定病因时):
      • 心肌酶谱(胸痛患者)
      • 淀粉酶/脂肪酶(腹痛患者)
  2. 影像学检查树

    • 初步评估
      • X线(骨骼系统)
      • 超声(软组织/内脏)
    • 高级评估(初步检查阴性但症状持续):
      • CT扫描(复杂解剖区域)
      • MRI(神经/脊髓损伤)
  3. 判断逻辑

    • 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提示感染或炎症,需结合CRP(>10 mg/L)综合判断。
    • 超声/X线阴性可排除骨折、内脏穿孔等急症,但需CT/MRI进一步评估软组织损伤。
    • 心肌酶谱异常(肌钙蛋白升高)需立即转诊心内科,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提示显著炎症反应,需排查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ESR>30 mm/h: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持续升高需排查慢性转化。
  2.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比例>75%:支持细菌感染可能(敏感性60-80%)。
    • 淋巴细胞增多:需排查病毒感染或应激反应。
  3. 生化指标

    • ALT/AST>3倍正常值:提示肝损伤,需追问药物/毒物接触史。
    • CK>200 U/L:提示肌肉损伤,需鉴别创伤性 vs 代谢性病因。
  4.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需结合临床表现排除肺栓塞/深静脉血栓。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基于突发性疼痛特征+排除特定病因,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检查策略:分层递进式评估,优先使用无创检查(超声/X线),必要时升级至CT/MRI。
  • 异常结果解读:CRP/白细胞升高提示需积极寻找感染源,影像学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神经性疼痛。

参考文献
ICD-11官方分类标准(WHO, 2023版)
《急诊未分化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