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急性疼痛Other specified Acute pain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5:03
编码MG31.Y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pain、其他特指的急性疼痛
缩写AP、急痛
别名急性疼痛、突发性疼痛

其他特指的急性疼痛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特异性病因确认
      • 明确存在ICD-11定义的特定病因(如机械损伤、化学刺激、局部炎症等),且与疼痛发作存在直接时间关联(疼痛在病因暴露后72小时内出现)。
    • 典型疼痛特征
      • 突发性剧烈疼痛(VAS评分≥6/10)且定位清晰,持续时间<3个月。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体征符合性
      • 局部红肿/触痛(80%-90%病例)或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
      • 无持续性发热(体温<38.5℃)或全身感染征象。
    • 排除性标准
      • 疼痛不符合其他已分类急性疼痛(如术后痛、原发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3.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两项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病因不明确,需满足:
      • 典型疼痛特征 + 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 影像学/实验室异常证据(如CRP升高或X线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史采集] A --> C[体格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A --> E[影像学检查] B --> B1[疼痛特征:性质/强度/时程] B --> B2[病因暴露史] C --> C1[局部体征:红肿/皮温/触痛] C --> C2[功能障碍评估] D --> D1[炎症标志物:CRP/ESR] D --> D2[血常规:WBC] E --> E1[X线:骨折/脱位] E --> E2[超声:软组织损伤] E --> E3[CT/MRI:内脏/神经病变] E --> E4[电生理:NCV/EMG]

判断逻辑

  1. 病史与查体优先
    • 疼痛突发性+定位清晰(90%特异性)可初筛病因类型。
    • 局部红肿提示炎症/损伤(需实验室验证)。
  2. 影像学分层
    • X线/超声→排除机械损伤(阳性率80%-90%)
    • CT/MRI→疑似内脏/神经病变(阳性率70%-80%)
  3. 实验室佐证
    • CRP>10 mg/L支持炎症性病因(敏感性60%)。
    • WBC正常可排除感染(特异性8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
      • 意义:提示组织损伤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肌腱炎),需结合影像学定位。
      • 处理:若>50 mg/L,排查感染可能。
    • ESR加快(>20 mm/h):
      • 意义: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排除风湿性疾病。
  2. 血常规

    • WBC升高(>10×10⁹/L):
      • 意义:可能提示并发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处理:若伴发热,需血培养。
    • 血小板增多(>450×10⁹/L):
      • 意义:急性期反应,监测血栓风险。
  3. 影像学关联指标

    • X线阳性(骨折/脱位):
      • 意义:直接确诊机械损伤性疼痛,指导骨科干预。
    • MRI软组织高信号
      • 意义:提示急性肌肉/韧带损伤,需制动治疗。
  4. 电生理检查

    • NCV减慢(幅度下降>50%):
      • 意义:提示神经压迫,需解除压迫源。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特异性病因 + 典型疼痛特征(突发/剧痛/短程)。
  • 辅助检查策略
    • 首选体格检查与病史→定位病因类别。
    • 按疑似病因选择影像学(机械损伤→X线/超声;内脏病变→CT/MRI)。
    • 实验室用于验证炎症程度及排除感染。
  • 关键鉴别:需严格排除其他已分类急性疼痛(如ICD-11中的术后疼痛MG30.0)。

参考文献

  1. ICD-11官方文档(WHO, 2023)
  2. IASP《急性疼痛评估与管理指南》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急性疼痛病理机制综述(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