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官标本的组织学异常发现Abnormal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specimens from female genital organs
编码MF67
关键词
索引词Abnormal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specimens from female genital organs、女性生殖器官标本的组织学异常发现
缩写女性生殖器官组织学异常、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异常发现
别名女性生殖器官活检异常、妇科活检异常、女性生殖器官病理检查异常、女性生殖道活检异常、女性生殖器官样本病理学异常、女性生殖系统活检异常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2GU7 女性生殖器官
XA0MU9小阴唇XA1LK7阴道XA3FR4子宫内膜基质XA9BM1加特纳管XA5WW1子宫颈XA3C45阴蒂包皮XA1A52外阴前庭XA4851阴蒂XA9DM0子宫内膜腺体XA5229子宫体XA11L9阴唇XA27K9巴氏腺XA0565外阴后阴唇系带XA6FA5卵巢皮质XA7E69子宫附件XA3A69处女膜XA7F09子宫峡部XA3QZ2子宫腔XA8QA8子宫内膜XA3V49子宫底XA0KR7子宫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3Z33子宫内口XA78U5外阴XA7Z73宫颈管XA9HG1子宫旁组织XA46V2阴道穹窿XA1QK0卵巢XA59G9大阴唇XA99N3子宫XA4AH3阴道口XA2LU5子宫肌层XA44X6卵巢髓质XA3EF0输卵管女性生殖器官标本的组织学异常发现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女性生殖器官标本的组织学异常发现(ICD-11编码:MF67)是指通过病理学检查,从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宫颈、阴道等部位)获取的标本中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或形态上的非正常改变。这类异常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前期病变或恶性肿瘤。组织学检查是诊断和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揭示细胞层面的细微变化,对于确定疾病的性质、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学特征
-
良性病变机制:
- 炎症反应: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导致局部组织炎症,进而引起细胞增生、水肿、渗出等变化。
- 内分泌失衡:激素水平的变化(例如雌激素与孕酮比例失调)可能导致某些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或其他非典型增生病变。
- 机械损伤:物理性创伤(如分娩、流产手术等)亦可能造成暂时性的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异常表现。
-
恶性肿瘤发生机制:
- 遗传易感性:存在某些遗传背景下的个体对特定类型癌症更为敏感,例如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高。
- 长期慢性刺激:持续存在的不良刺激(比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未解决的慢性炎症状态等)会增加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的可能性。
- 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当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减弱时,有助于促进早期肿瘤的发展。
-
其他特殊原因:
- 一些少见情况如先天发育缺陷也可能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异常发现,但此类情形相对较少见于成人患者中。
- 某些药物使用史或者放疗经历亦能诱发组织学改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病理机制
-
细胞层面改变:
- 细胞核大小不一、形状异常、染色质分布不均以及有丝分裂象增多等情况都是潜在的恶性征兆。
- 出现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增大、核浆比值增高也是常见的组织学异常表现形式之一。
-
组织结构变化:
- 正常腺体排列被打乱,出现复杂分支状或筛孔状结构。
- 间质纤维化、血管生成活跃、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提示可能存在炎性疾病或者新生物形成。
-
特定部位特征:
- 不同部位的女性生殖器官其组织学异常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具体的解剖位置来解读病理报告。例如,在子宫内膜中观察到复杂的腺瘤样增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表现;而在卵巢组织中检测到高度异型性上皮细胞则需警惕卵巢癌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相关医学文献及专业指南。由于网络检索结果未能直接提供针对“女性生殖器官标本的组织学异常发现”的详细定义资料,上述内容基于现有医学知识整理而成,并力求准确反映该领域当前理解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