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 traumatic pain
编码MG30.20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post traumatic pain、创伤后慢性疼痛、创伤后疼痛、烧伤后慢性疼痛、烧伤后持续疼痛、慢性挥鞭样损伤相关疼痛、慢性鞭索综合征、肌肉骨骼损伤后的慢性疼痛
同义词posttraumatic pain
缩写PTCP、创伤后CP
创伤后慢性疼痛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持续性疼痛:
- 疼痛性质多样,可以是钝痛、刺痛、灼热感或者电击样痛。部分病人描述为“跳动”、“抽搐”或“麻木”。
- 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如睡眠障碍、活动受限、工作能力下降等。(高,70%-90%)
- 感觉异常:
- 感觉过敏或痛觉超敏,轻微触碰即可引起剧烈疼痛。(中,50%-70%)
- 感觉减退或丧失,特别是在受伤区域及其周围神经支配区。(中,40%-60%)
非典型症状
- 全身伴随症状:
- 发热、头痛、皮疹(多见于全身性病毒感染如VZV、腺病毒)。(低,10%-20%)
- 情绪问题:
- 常伴有抑郁、焦虑、社交回避等心理社会问题。(中,30%-5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局部皮肤变化:
- 皮肤颜色改变,如红斑、苍白或色素沉着。(中,50%-70%)
- 皮肤温度变化,早期可能升高,后期可能降低。(中,40%-60%)
- 水肿和肿胀:
- 受伤区域及其周围可能出现水肿和肿胀。(高,70%-90%)
- 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长期疼痛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受限。(中,40%-60%)
非典型体征
- 神经功能障碍:
- 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肌力下降、反射减弱或消失。(低,10%-20%)
- 瘢痕组织:
- 手术区域或受伤部位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疼痛。(中,30%-5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病原学检测
- PCR病毒核酸阳性:玻璃体样本敏感性高于房水。(检出率:约60%-80%)
- 血清学检查
- 病毒特异性抗体升高:IgM提示急性感染。(阳性率:约50%-70%)
- 影像学表现
- X射线和/或骨骼扫描:早期可显示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异常率:约50%-70%)
- MRI:有助于评估神经损伤和炎症情况。(异常率:约60%-80%)
- 电生理检查:如EMG/NCS,有助于诊断神经损伤程度。(异常率:约50%-70%)
注:临床表现因创伤类型、宿主免疫状态及受伤阶段而异。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治疗难度较大。心理社会因素在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发展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 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3版).
- Macrae WA.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10 years on. Br J Anaesth. 2008;101(1):77-86.
- Kehlet H, Woolf CJ. Persistent postsurgical pai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Lancet. 1999;353(9164):1655-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