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失眠Unspecified Insomnia disorders
编码7A0Z
关键词
索引词Insomnia disorders、未特指的失眠、失眠障碍、失眠症,不可归类于他处者
缩写WTZDX、未特指失眠
别名失眠症、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
(7A0Z)未特指的失眠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入睡困难:
- 睡眠潜伏期超过30分钟(常见,发生率70%-85%)
- 患者主诉"辗转反侧"或"头脑清醒无法放松"(高发,80%-90%)
-
睡眠维持障碍:
- 夜间觉醒≥2次,总觉醒时间>30分钟(常见,60%-75%)
- 主诉"易被轻微声响惊醒"或"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中高发,50%-70%)
-
早醒:
- 最终觉醒时间比预期早1小时以上(较少见,30%-45%)
- 伴"无法继续入睡"的挫败感(中发,40%-50%)
日间功能障碍
-
疲劳感:
- 晨起后仍觉疲惫(高发,85%-95%)
- 日间嗜睡(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分)(中高发,50%-65%)
-
认知损害:
- 注意力下降(如工作失误增加)(中发,40%-60%)
- 记忆力减退(如忘记近期事件)(较少见,25%-35%)
-
情绪障碍:
- 易激惹或焦虑(中高发,55%-70%)
- 抑郁情绪(PHQ-9评分≥5分)(中发,30%-45%)
体征(客观检测)
生理指标
-
多导睡眠图(PSG)特征:
- 睡眠效率<85%(常见,70%-80%)
- N3期(深睡眠)比例减少(<15%总睡眠时间)(中发,50%-60%)
-
觉醒指数升高:
- 微觉醒次数>10次/小时(特异性低,但见于40%-50%病例)
行为表现
- 日间功能评估:
-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客观评估下降≥20%)(中高发,60%-75%)
- 社会活动参与度降低(如回避社交)(较少见,20%-30%)
流行病学特征
- 病程:未特指病程(可能为急性或慢性),但症状持续≥1个月(诊断必需)
- 共病:
- 合并焦虑/抑郁障碍(30%-40%)
- 伴发慢性疼痛(如纤维肌痛)(15%-25%)
依据来源:
- ICD-11诊断标准(WHO, 2022)
-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成人失眠流行病学研究》(2023)
- 《中华神经科杂志》失眠诊疗指南(2021)
- 多中心研究数据(北京协和医院睡眠中心等,2020-2024)
注:发生率数据基于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及共病情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