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血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皮肤病Other specified Dermatoses resulting from vascular insufficiency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3:25
编码EF9Y

关键词

索引词Dermatoses resulting from vascular insufficiency、其他特指的血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皮肤病、动脉或动脉疾病引起的皮肤病
别名血管功能不全性皮肤病、特指血管功能不全性皮肤病、特定血管功能不全性皮肤病

其他特指的血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皮肤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显示特征性血管病变:
      •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伴核深染
      • 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及玻璃样变性
      • 管腔内微血栓形成(≥3个/高倍视野)
      • 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15个/高倍视野)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皮损表现(需满足至少2项):
      • 持续性网状青斑(持续>4周)
      • 疼痛性皮肤溃疡(直径≥1cm,病程>3个月)
      • 紫癜性皮损伴触痛
    • 血管功能不全证据(需满足至少1项):
      • 多普勒超声显示微血管血流阻力指数>0.75
      • 甲襞毛细血管镜见袢顶出血或畸形毛细血管≥30%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指标)

    • 实验室异常阈值 指标 支持诊断阈值
      冷球蛋白 阳性(>0.05g/L)
      抗磷脂抗体 中高滴度(IgG/IgM>40GPL/MPL)
      hs-CRP >5 mg/L
    • 病因关联证据
      • 明确合并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等
      • 药物暴露史(贝伐珠单抗/噻氯匹定等)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皮肤科评估] A --> C[血液学检查] B --> D[皮肤活检] B --> E[毛细血管镜] C --> F[凝血功能] C --> G[免疫学检测] D --> H[病理诊断] E --> I[微循环评估] F --> J[血栓倾向分析] G --> K[自身抗体谱]

  2. 判断逻辑

    • 皮肤活检
      • 阳性判断:真皮浅层血管壁IgM/C3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微血栓形成
      • 鉴别意义:排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无中性粒细胞核尘)
    • 甲襞毛细血管镜
      • 异常标准:毛细血管密度<8条/mm 或 出血点>2个/指甲
      • 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20%提示疗效
    • 冷球蛋白检测
      • 操作要点:37℃采血→4℃分离→37℃复溶
      • 阳性解读:Ⅰ型(单克隆)提示血液病,Ⅱ/Ⅲ型(混合)提示自身免疫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冷纤维蛋白原 <60 mg/L >100 mg/L:提示高凝状态
低温沉淀:微血管阻塞风险
排查实体瘤/感染
避免低温暴露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20 SGU >40 SGU:血栓形成风险↑3倍
持续阳性:APS诊断依据
抗凝治疗
监测D-二聚体
血清补体C3/C4 C3:0.9-1.8g/L
C4:0.1-0.4g/L
C3↓+C4↓↓:冷球蛋白血症
C4单独↓: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冷冻疗法无效需血浆置换
急性发作予艾替班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62-707 pg/mL <50 pg/mL:内皮修复障碍
>800 pg/mL:血管增生性疾病
贝伐珠单抗禁忌
低VEGF者予高压氧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典型皮损 + 组织病理确诊
  2. 分层鉴别
    • 青壮年突发紫癜:优先排查感染/药物诱导
    • 老年网状青斑:侧重血液高凝状态评估
  3. 治疗监测
    • 微循环指标(毛细血管密度/血流速度)每3月复查
    • 冷球蛋白/抗磷脂抗体滴度每6月检测

参考文献
《血管炎诊断与管理国际共识》(2023)、
《血液高粘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UpToDate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vascular insufficiency"专题、
ICD-11 EF5Y/EF9Y编码临床释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