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表皮样囊肿Infected epidermoid cyst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4:11
编码EK70.00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ed epidermoid cyst、感染性表皮样囊肿、感染性表皮包涵囊肿、表皮样囊肿感染
同义词Infected epidermal inclusion cyst、Infected sebaceous cyst
别名感染性粉瘤、感染性表皮囊肿、脓性表皮样囊肿

感染性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细菌培养阳性
      • 脓液或囊内容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组织病理学确认
      • 组织活检显示典型病理特征: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的囊壁,内含层状角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红肿热痛三联征(发生率>80%)
      • 触诊波动感(发生率60-80%)
      • 脓性分泌物排出伴恶臭(发生率50-70%)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显示囊性结构伴液性暗区及囊壁增厚(异常率>90%)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波动感)
      • 影像学确认囊性病变(超声/CT)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脓液细菌培养) B --> B2(革兰染色) C --> C1(血常规) C --> C2(CRP) D --> D1(高频超声) D --> D2(增强CT/MRI)

判断逻辑

  1. 病原学检查
    • 脓液培养阳性→直接确认致病菌(金标准)
    • 革兰染色见革兰阳性球菌→提示葡萄球菌感染
  2. 炎症评估
    • WBC>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提示细菌感染活动期
    • CRP>50 mg/L→反映急性炎症强度
  3. 影像学检查
    • 超声
      • 液性暗区+厚壁囊腔→确诊囊肿存在
      • 内部回声增强→提示脓性内容物
    • CT/MRI
      • 环形强化囊壁→鉴别肿瘤性病变
      •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提示感染扩散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脓液培养 无菌 阳性(尤其金葡菌):确诊感染源,指导抗生素选择
WBC计数 4-10×10⁹/L >10×10⁹/L:提示急性感染;>15×10⁹/L需警惕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比 50-70% >80%:提示细菌感染活动期
CRP <5 mg/L >10 mg/L:存在炎症;>50 mg/L提示重度感染或脓肿形成
超声表现 无异常囊性结构 厚壁囊腔(>2mm)+内部碎屑→感染性囊肿;血流信号增强→急性炎症
CT强化特征 无异常强化 环形强化囊壁→感染性囊肿;周围脂肪浸润→感染扩散(需手术干预)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学培养阳性或典型病理表现是金标准
  • 鉴别重点:超声/CT排除皮脂腺囊肿、脓肿及皮肤肿瘤
  • 治疗导向
    • WBC+CRP持续升高→提示需静脉抗生素
    • 超声显示囊壁>3mm→考虑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9th ed.)
  2. UpToDate《皮肤囊肿的诊断与处理》
  3. J Am Acad Dermatol《皮肤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