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产前出血Unspecified Antepartum haemorrhage
编码JA41.Z
关键词
索引词Antepartum haemorrhage、未特指的产前出血、产前出血、意外的产前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产前出血NOS [possible translation]、APH[产前出血] [possible translation]、妊娠期出血NOS [possible translation]、妊娠期出血性并发症 [possible translation]、意外的产前出血、妊娠期出血性并发症、产前出血NOS、妊娠期出血NOS、APH[产前出血]
缩写未特指产前出血、不明原因产前出血、产前出血-NOS
别名产前不明出血、孕妇出血-原因不明、妊娠期不明确出血
未特指的产前出血(JA4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影像学(超声)及临床评估排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病变等明确病因后成立。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时间范围:妊娠≥20周至分娩前发生的阴道出血。
- 病因未明:经初步评估(至少包含超声及窥器检查)未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息肉等特指病因。
- 出血特征:出血量可多可少,颜色鲜红/暗红,可能伴无痛性或轻微腹痛。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史特征:
- 近期性交史或妇科操作史(提示机械性刺激)。
- 既往有不明原因妊娠期出血史。
- 实验室指标: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较基线下降≥10%)。
- 凝血功能正常(排除DIC)。
- 影像学特征:
- B超显示胎盘位置正常(距宫颈内口≥2 cm),无胎盘后血肿。
- 病史特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第一层级(初步筛查):- 妇科窥器检查(评估出血来源)
- 经腹/经阴道超声(排除前置胎盘)
- 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
第二层级(病因排查):
- 凝血功能全套(PT/APTT/D-二聚体)
- 宫颈分泌物培养(排除感染性出血)
- 磁共振成像(MRI,可疑胎盘植入时)
第三层级(特殊评估):
- 羊膜腔穿刺(排除绒毛膜羊膜炎)
- 血小板功能检测(疑似血液系统疾病)
-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胎盘位置正常且无血肿→支持未特指诊断。
- 发现胎盘边缘血窦扩张→提示边缘性出血可能。
- 胎心监护:
- 基线变异正常→胎儿状况良好。
- 反复晚期减速→需重新评估是否存在隐匿性胎盘早剥。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5 μg/mL→需排查DIC或血栓性疾病。
- 纤维蛋白原<200 mg/dL→提示凝血功能衰竭。
- 超声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 | ≥110 g/L(妊娠期) | <10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较基线下降>20%需紧急干预 |
血小板计数 | 150-450×10⁹/L | <100×10⁹/L提示ITP或HELLP综合征 |
D-二聚体 | <0.5 μg/mL | >1.0 μg/mL提示纤溶激活(需排除胎盘早剥或静脉血栓) |
纤维蛋白原 | 2.0-4.5 g/L | <1.5 g/L提示DIC风险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50 mg/L提示感染性并发症(如绒毛膜羊膜炎) |
宫颈分泌物培养 | 无致病菌生长 | 检出B族链球菌或大肠杆菌→需抗感染治疗 |
四、临床决策路径
-
初步评估:
- 立即行超声检查(30分钟内完成)→排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 同步监测母体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及胎儿心率。
-
稳定措施:
- 出血量>200 mL→建立静脉通路,备血,监测血红蛋白每小时下降幅度。
- 胎心异常→左侧卧位,吸氧,考虑紧急剖宫产。
-
病因追溯:
- 持续出血且超声阴性→行MRI评估蜕膜血管异常或隐匿性胎盘病变。
- 反复少量出血→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参考文献:
- 《Williams Obstetrics》(25th Edition)
- RCOG指南(Green-top Guideline No.63: Antepartum Haemorrhage)
-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134: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