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Unspecified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4:48
编码KB88.Z

关键词

索引词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未特指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儿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儿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生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缩写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别名新生儿-肠道-炎症-坏死性疾病、新生儿-肠-坏死-炎症

未特指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腹部X线显示肠壁积气(特征性囊状或线状透亮影)或门静脉积气。
      • 腹部超声证实肠壁增厚(>2.5mm)伴血流减少或多普勒信号异常。
    • 手术/病理确诊
      • 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直视下发现肠壁坏死、穿孔,或组织病理学证实黏膜层-肌层广泛坏死性炎症。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早产儿(胎龄<32周)出现进行性腹胀(腹围增加>2cm/24h)+胆汁性呕吐/胃潴留。
      • 血便(肉眼或隐血阳性)伴全身状况恶化(体温不稳、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
    • 实验室支持指标
      •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 + CRP>15 mg/L。
      • 代谢性酸中毒(pH<7.2,BE<-6 mmol/L)。
  3. 阈值标准

    • 符合"影像学确诊"或"手术/病理确诊"任一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手术证据,需同时满足:
      • 两项典型临床表现(如腹胀+血便)
      • 两项实验室支持指标(如血小板减少+酸中毒)。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床旁监测] B --> B1(腹部X线 - 首选) B --> B2(腹部超声 - 补充) B1 --> B11[肠壁积气] B1 --> B12[门静脉积气] B1 --> B13[游离气体] B2 --> B21[肠壁厚度>2.5mm] B2 --> B22[肠壁血流信号缺失] C --> C1(血常规) C --> C2(血气分析) C --> C3(凝血功能) C1 --> C11[白细胞异常] C1 --> C12[血小板<100×10⁹/L] C2 --> C21[代谢性酸中毒] C3 --> C31[PT延长>15s] D --> D1(腹围动态监测) D --> D2(胃潴留量记录)

判断逻辑

  • 腹部X线
    • 肠壁积气(特异性>90%)→ 直接支持NEC诊断
    • 游离气体→ 急诊手术指征
  • 腹部超声
    • 肠壁增厚+血流缺失→ 提示透壁性坏死
  • 实验室联判
    • 血小板↓+CRP↑→ 炎症进展
    • 酸中毒+乳酸>4 mmol/L→ 肠缺血加重
  • 动态监测
    • 腹围24h增长>2cm→ 病情恶化预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血小板 <100×10⁹/L 提示DIC风险,需输注血小板;持续下降预示肠坏死进展
CRP >15 mg/L 炎症标志,>50 mg/L提示败血症可能
血气分析 pH<7.2,BE<-6 代谢性酸中毒反映肠道缺血,需扩容纠酸
血乳酸 >4 mmol/L 组织灌注不足,>6 mmol/L需评估肠切除必要性
凝血功能 PT>15s,D-二聚体↑ 凝血障碍时需补充维生素K/FFP,D-二聚体>5 μg/mL提示微血栓形成
便潜血 阳性 早期肠黏膜损伤标志,持续阳性需加强肠休息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或手术证实坏死。
  • 关键辅助:X线为首选,超声评估肠壁活性,实验室动态监测血小板/CRP/乳酸。
  • 预警指标:血小板<50×10⁹/L + 乳酸>6 mmol/L → 需紧急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1. AA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与管理指南》(2023)
  2. ESPGHAN《新生儿胃肠急症共识》(2024)
  3. 《Pediatrics》: Bell分期标准修订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