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线粒体肌病Unspecified Mitochondrial myopathies
编码8C73.Z
关键词
索引词Mitochondrial myopathies、未特指的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
缩写MTM
别名不明类型线粒体肌病、未分类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肉疾病-未特指
未特指的线粒体肌病 (8C73.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肌肉活检病理学证据:
- 光镜下发现≥2%肌纤维为破碎红纤维(RRF)
-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阴性纤维比例>5%
- 电子显微镜证实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异常线粒体堆积
- 肌肉活检病理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临床症状:
- 持续性近端肌无力(肩带/骨盆带肌)
- 运动不耐受(轻度活动后疲劳需休息≥30分钟缓解)
- 实验室代谢异常:
- 静息血乳酸≥2.5 mmol/L(正常<2.2)
- 运动负荷试验后乳酸升高幅度>100%(运动后/静息比值≥2.0)
- 典型临床症状: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多系统损害证据:
- 心脏:超声显示室间隔厚度≥13mm(成人)或Z值>+2(儿童)
- 神经: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振幅降低20%+时限缩短15%)
- 内分泌:空腹血糖≥7.0 mmol/L或HbA1c≥6.5%
- 生化阈值:
- 乳酸/丙酮酸比值>25(正常<20)
- 血浆丙氨酸≥450 μmol/L(正常<400)
- 多系统损害证据: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未特指线粒体肌病检查] --> B1(初步筛查) A --> B2(确诊检查) A --> B3(系统评估)
B1 --> C1[血乳酸/丙酮酸] B1 --> C2[肌酸激酶] B1 --> C3[静息心电图]
B2 --> D1[肌肉活检] B2 --> D2[呼吸链酶活性分析] B2 --> D3[mtDNA/nDNA测序]
B3 --> E1[心脏超声] B3 --> E2[脑MRI] B3 --> E3[肌电图] B3 --> E4[内分泌功能]
判断逻辑
- 初步筛查:
- 血乳酸异常→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 CK轻度升高(<5倍)可排除肌营养不良
- 确诊检查:
- 肌肉活检发现RRF+COX阴性→确诊
- 呼吸链复合物活性<30%正常值支持诊断
- 系统评估:
- 心脏超声异常→需心电监护
- 脑MRI显示基底节钙化→提示Leigh综合征变异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乳酸 | >2.5 mmol/L | 提示氧化磷酸化障碍,能量代谢危机 | 立即停止运动,静脉输注碳酸氢钠 |
乳酸/丙酮酸比值 | >25 | 反映胞质还原状态异常,特异性指示线粒体功能障碍 | 补充硫胺素(100mg/d) |
肌酸激酶(CK) | 200-1000 U/L | 轻度升高提示肌膜稳定性下降,区别于炎性肌病(通常>1000) | 避免他汀类药物 |
血浆丙氨酸 | ≥450 μmol/L | 氨解毒途径代偿性增强的标志 | 低蛋白饮食+精氨酸补充 |
呼吸链复合物 | 复合物I/IV<30% | 直接证实电子传递链缺陷 | 辅酶Q10大剂量治疗(300-2000mg/d) |
mtDNA缺失率 | >30% | 虽未达特定综合征标准,但预示病情进展风险 | 制定长期神经监测计划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典型肌无力+乳酸异常→肌肉活检(金标准)
- 鉴别重点:
- 乳酸正常者需排除糖原累积症(GSD)
- CK显著升高需活检排除炎性肌病
- 治疗关联:
- 发现复合物I缺陷→优先使用核黄素
- 伴心肌肥厚→禁用丙戊酸类抗癫痫药
参考文献
- DiMauro S. Mitochondrial Medicine, 3rd ed.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线粒体疾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 Parikh S et al. Ann Neurol (2015) 诊断流程指南
- Haas RH et al. Mitochondrion (2008) 实验室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