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退行性脊髓病变Unspecified Degenerative myelopathic disorders
编码8B44.Z
关键词
索引词Degenerative myelopathic disorders、未特指的退行性脊髓病变、退行性脊髓病变、脊髓变性
缩写Degenerative-Myelopathy
别名脊髓退变、脊髓退化性疾病、退行性脊髓疾病、脊髓退行性改变
未特指的退行性脊髓病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已知明确病因的脊髓病变(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脊髓压迫症等)。
- 排除代谢性(维生素B12缺乏)、感染性(HTLV-1)、中毒性(重金属暴露)及免疫介导的特定脊髓病。
- 影像学证据:
- MRI显示脊髓萎缩(直径缩小>20%)或T2WI序列弥漫性高信号,无明确压迫性病变。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
- 进行性运动障碍:
- 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腱反射↑,巴宾斯基征+),持续≥6个月。
- 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感觉平面以下触/痛/温觉减退,伴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尿潴留或失禁)。
- 电生理异常:
- 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延长>20%,或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降低>50%。
- 进行性运动障碍: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满足两项"支持条件",其中运动障碍为必需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A --> E[病理检查]
B --> B1[MRI全脊髓] B --> B2[CT脊髓造影] C --> C1[体感诱发电位 SSEP] C --> C2[运动诱发电位 MEP] C --> C3[肌电图 EMG] D --> D1[脑脊液分析] D --> D2[血清维生素B12/铜] E --> E1[神经活检]
判断逻辑:
-
MRI全脊髓:
- 首要检查,T2WI高信号提示髓内水肿/胶质增生;脊髓萎缩(矢状径<6mm)支持退行性变。
- 与其他检查关系:若阴性需结合电生理;若显示压迫性病变则排除本病。
-
电生理检查:
- SSEP/MEP异常:提示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损害,需与多发性硬化鉴别(后者多伴复发缓解病程)。
- EMG神经源性损害:慢性病例出现纤颤电位,需与运动神经元病鉴别。
-
脑脊液分析:
- 蛋白轻度升高(0.5-1.0 g/L)支持诊断,>1.0 g/L需排除感染/肿瘤。
- 寡克隆带阴性可排除多发性硬化。
-
神经活检:
- 仅用于疑难病例,显示轴突变性、胶质增生但无炎性浸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检查:
- 蛋白质 0.5-1.0 g/L(轻度↑):反映血-脊髓屏障破坏,支持退行性病变。
- 细胞数正常:排除感染/炎性疾病。
-
血清学检查:
- 维生素B12 <150 pg/mL:需排除亚急性联合变性,若补充后症状无改善则支持本病。
- 铜蓝蛋白 <20 mg/dL:需排除Wilson病,正常则支持原发退行性变。
-
电生理指标:
- SSEP潜伏期延长 >20%:提示后索损害,需与脊髓痨鉴别。
- MEP波幅降低 >50%:反映皮质脊髓束变性,是运动障碍的客观证据。
-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
- CRP/ESR正常:排除活动性炎症。
- 白细胞计数正常:排除感染性脊髓炎。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路径:
- MRI显示非压迫性脊髓退变 + 排除特定病因 + 进行性运动/感觉障碍。
- 关键鉴别点:
- 维生素B12正常且补充无效 vs 亚急性联合变性;
- 寡克隆带阴性 vs 多发性硬化;
- 无HTLV-1抗体 vs 热带痉挛性截瘫。
- 避免误诊:
- 不可仅凭症状诊断,必须完成MRI及排除性检查。
参考文献:
- WHO ICD-11 神经系统疾病分类(8B44.Z)
- AAN《脊髓病诊断指南》(Neurology 2023)
-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12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