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刻板动作Other specified Stereotypi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1:49
编码8A07.0Y

关键词

索引词Stereotypies、其他特指的刻板动作
缩写QTDKBD、Other-Specified-Stereotypy
别名其他特定的刻板行为、其他特定的刻板动作、其他指定的刻板动作、其他指定的刻板行为、其他明确的刻板动作、其他明确的刻板行为

其他特指的刻板动作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刻板行为模式
      • 观察到至少1种重复性动作(如摇头、手部挥动)或复杂仪式化行为(如强迫性排列物品)。
      • 行为频率≥5次/天,持续≥3个月。
    • 排除标准
      • 排除药物反应、强迫症、抽动障碍及其他特定刻板行为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刻板行为)。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神经生物学依据)

    • 神经发育基础
      • 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史(如早产、围产期缺氧)。
    • 共病证据
      • 合并焦虑障碍(GAD-7评分≥10分)或感觉处理异常(SPD量表评分≥60%)。
    • 家族聚集性
      • 一级亲属中有刻板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史。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且至少符合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其他特指的刻板动作辅助检查体系 │
    ├──────────────┬──────────────┤
    │ 核心行为评估 │ 神经生物学评估 │
    │ 1. ABC量表 │ 1. fMRI(静息态) │
    │ 2. RBS-R量表 │ 2. PET/SPECT │
    │ 3. 视频行为分析 ├──────────────┤
    ├──────────────┤ 遗传学评估 │
    │ 共病筛查 │ 1. 全外显子测序 │
    │ 1. ADOS-2 │ 2. CNV分析 │
    │ 2. SCQ量表 └──────────────┘
    └───────────────────────────────┘

  2. 判断逻辑

    • ABC量表(异常行为量表)
      • ≥15分提示刻板行为具有临床意义,需结合病程判断。
    • fMRI静息态分析
      • 基底节-前额叶功能连接值<0.3时支持诊断(正常参考值0.4-0.6)。
    • PET多巴胺转运体成像
      • 纹状体DAT结合率降低≥20%提示多巴胺能系统异常。

三、实验室参考值

  1. 神经影像学

    • 基底节体积(MRI)
      • 异常意义:尾状核体积<3.5 cm³(正常值4.2±0.5 cm³)提示运动控制环路异常。
    • 前额叶皮层代谢(PET)
      • 异常意义:葡萄糖代谢率<6.5 μmol/100g/min(正常值7.8±1.2)提示执行功能受损。
  2. 遗传检测

    • 15q11-13微重复
      • 异常意义:检出该变异时,刻板行为严重程度指数提升2.3倍。
  3. 神经心理评估

    • 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
      • 异常意义:持续错误数≥20(正常<15)提示行为灵活性缺陷。

四、诊断流程图

临床怀疑刻板动作

ABC量表初筛(≥15分)

排除其他运动障碍(抽动症/强迫症)

视频行为分析(记录≥3个典型场景)

神经生物学检查(fMRI/PET/遗传)

共病评估(ADOS-2/SCQ)

符合全部诊断标准 → 确诊

参考文献

  1. ICD-11官方诊断指南(2023修订版)
  2. 《运动障碍神经生物学》(Lancet Neurology, 2024)
  3. 国际刻板行为评估共识(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22)

注:所有实验室参考值均参照2025年《临床神经科学实验室标准》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