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脊肌萎缩症Other specified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更新时间:2025-06-19 04:42:55
编码8B61.Y

关键词

索引词Spinal muscular atrophy、其他特指的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端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端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端脊肌萎缩症,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端脊肌萎缩症,儿童型、脊肌萎缩症,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缩写SMA
别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脊髓肌萎缩

其他特指的脊肌萎缩症(SMA)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SMN1基因纯合缺失(第7外显子或第7+8外显子)或复合杂合突变(检出率>95%)。
      • 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如VAPB、DYNC1H1、BICD2等)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模式。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电生理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肩胛带/骨盆带首发)伴进行性肌萎缩。
      •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踝反射最早受累)。
      • 无感觉障碍或锥体束征(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其他亚型)。
    • 电生理特征
      • 肌电图(EMG)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纤颤电位、正锐波,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基因检测未明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腱反射消失)。
      • EMG证实神经源性损害(≥2个肢体区域异常)。
      • 排除炎症性肌病、代谢性肌病等鉴别诊断。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 --> B[基因检测]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影像学评估] A --> E[肌肉活检] B --> B1(SMN1基因缺失/突变分析) B --> B2(SMN2拷贝数定量) B --> B3(其他基因筛查:VAPB/DYNC1H1等) C --> C1(肌电图 EMG) C --> C2(神经传导速度 NCV) D --> D1(脊髓MRI) D --> D2(肌肉MRI) E --> E1(组织病理学) E --> E2(免疫组化)

判断逻辑

  1. 基因检测

    • SMN1缺失/突变:作为首选确诊依据,阴性需扩展其他基因检测。
    • SMN2拷贝数:≥3拷贝提示较轻表型(如成人型SMA),≤2拷贝提示重型(如婴儿型)。
  2. 肌电图(EMG)

    • 神经源性损害表现(纤颤电位+巨大运动单位电位)支持诊断,但需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鉴别:
      • SMA无上运动神经元征象(如病理反射阳性)。
      • ALS的EMG常累及延髓肌和呼吸肌。
  3. 影像学

    • 脊髓MRI:脊髓变细(尤其颈膨大处)是特征性改变。
    • 肌肉MRI:脂肪替代性萎缩(骨盆带肌>肩胛带肌)提示慢性失神经支配。
  4. 肌肉活检

    • 群组化萎缩(同型肌纤维成组萎缩)是典型神经源性改变,适用于基因检测阴性病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基因检测

    • SMN1纯合缺失:确诊5q-SMA,需评估SMN2拷贝数预测表型。
    • VAPB基因突变:提示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SMA(伴晚发呼吸衰竭风险)。
  2. 肌酸激酶(CK)

    • 轻度升高(1-3倍正常值):反映肌肉坏死,需与肌营养不良鉴别(后者CK常>5倍)。
    • 正常范围:不排除诊断,因SMA以神经元变性为主。
  3. 神经传导速度(NCV)

    • 运动神经波幅下降:轴索变性标志,与肌无力程度相关。
    • 感觉神经正常:是区别于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的关键。
  4. 肺功能检查

    • FVC<60%预计值:提示呼吸肌受累,需启动无创通气支持。
  5. 营养指标

    • 血清白蛋白降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的信号,需肠内营养干预。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基因检测(SMN1及其他相关基因),结合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与EMG神经源性损害。
  • 辅助检查需分层应用:基因检测为首选,EMG/影像学用于支持诊断,肌肉活检仅限疑难病例。
  • 实验室异常应关联临床:CK轻度升高支持但非必需,肺功能与营养指标指导并发症管理。

参考文献

  1. Mercuri E, et al. Neuromuscul Disord. 2018(国际SMA诊断共识)
  2. Prior TW, et al. Genet Med. 2022(美国医学遗传学会SMA基因检测指南)
  3. 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 Eur J Neurol. 2021(神经电生理诊断标准)
  4. WHO《神经肌肉疾病分类》(ICD-11修订版)

注:所有数据基于最新循证医学指南,临床实践需结合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