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近端胆道胆囊管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proximal biliary tract, cystic duct
编码2C14.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proximal biliary tract, cystic duct、未特指的近端胆道胆囊管恶性肿瘤、近端胆道胆囊管恶性肿瘤
缩写近端胆道癌、近端胆道恶性肿瘤
别名未指定的近端胆道胆囊管恶性肿瘤、近端胆道和胆囊管恶性肿瘤、近端胆道胆囊管癌症、Proximal-Bile-Duct-and-Cystic-Duct-Malignant-Neoplasm
未特指的近端胆道胆囊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经ERCP刷检、经皮肝穿刺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胆道腺癌(WHO分类代码8140/3)。
- 免疫组化显示CK7+/CK19+/MUC1+等胆管上皮分化标志。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CT/MRI显示肝门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直径≥1cm)伴"软藤样"肝内胆管扩张。
- MRCP证实Bismuth-Corlette分型(I-IV型)对应的胆道梗阻模式。
- 实验室证据:
- 血清CA19-9≥100 U/mL(排除胆管炎情况下)
- ALP≥正常值上限3倍且直接胆红素≥5mg/dL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获得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影像学特征(肝门肿块+胆管截断征)
- CA19-9≥300 U/mL且CEA≥5ng/mL
- 排除其他胆道良性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初筛)
├─增强CT(评估血管侵犯)
├─MRI/MRCP(解剖分型)
└─PET-CT(远处转移评估)- 超声:肝内胆管扩张(内径>3mm)但胆囊空虚,敏感度80%
- 动态增强CT: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特征性表现)
- MRCP:准确显示Bismuth分型(Ⅰ-Ⅳ型),准确率95%
-
实验室检查树: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胆红素谱、ALP/GGT)
├─肿瘤标志物(CA19-9、CEA)
└─凝血功能(PT延长提示维生素K吸收障碍)- CA19-9:>100 U/mL时阳性预测值达78%,需排除胆道感染
- ALP/GGT比值:>3.0提示恶性梗阻,敏感性68%
-
病理诊断路径:
└─病理确诊
├─细胞学检查(ERCP刷检敏感度40%)
├─组织活检(穿刺标本需含≥5个汇管区)
└─液体活检(ctDNA检测KRAS/TP53突变)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肝功能指标:
- 直接胆红素>5mg/dL:提示完全性胆道梗阻,需紧急引流
- ALP>350 U/L:反映胆汁淤积程度,每增加100 U/L恶性风险上升2.3倍
-
肿瘤标志物:
- CA19-9≥1000 U/mL:提示肿瘤负荷>3cm或存在转移,5年生存率<15%
- CEA≥10ng/mL:提示肠型腺癌可能,需排查消化道原发灶
-
凝血指标:
- PT延长>4秒:反映维生素K吸收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后复查
-
分子检测:
- FGFR2融合阳性:提示可能受益于Pemigatinib靶向治疗
- MSI-H状态:提示PD-1抑制剂治疗敏感性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步筛查:超声+CA19-9(敏感性92%)
- 定位诊断:增强MRI联合MRCP(准确率95%)
- 病理确诊:首选ERCP刷检(联合FISH检测提高阳性率至60%)
- 分期评估:PET-CT检测远处转移(改变30%病例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胆道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胆道疾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