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脑脊膜瘤Unspecified Meningioma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4:45
编码2A01.0Z

关键词

索引词Meningiomas、未特指的脑脊膜瘤、脑脊膜瘤、脑脊膜肿瘤、良性颅内脑脊膜瘤(不再使用)、良性脑脊膜瘤(不再使用)
缩写Meningioma-NOS
别名良性脑脊膜肿瘤、蛛网膜内皮细胞瘤、硬脊膜肿瘤

未特指的脑脊膜瘤(2A01.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经WHO CNS 5(2021)分级标准确诊为脑脊膜瘤,但未满足特定亚型(如脑膜上皮型、纤维型等)的明确诊断标准。
    • 免疫组化标志物阳性:EMA(上皮膜抗原)和Vimentin强阳性表达,PR(孕激素受体)常阳性(>70%病例)。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边界清晰的硬脑膜基肿块,T1等/低信号,T2等/高信号,均匀强化。
      • "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阳性(>60%病例)。
    • 临床症状组合
      • 持续性头痛 + 至少一项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癫痫/局灶神经缺损)。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CT特征
      • 钙化(砂粒样)检出率>30%,局部颅骨增生/侵蚀(20-30%病例)。
    • 脑脊液检查
      • 蛋白中度升高(>45 mg/dL)但细胞数正常(<5个/μL)。
    • 分子标志物
      • NF2基因突变(22q缺失)检出率约60%,但非特异性。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及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脑脊膜瘤] --> B1(MRI平扫+增强) A --> B2(CT扫描) B1 --> C1[肿块边界/强化特征] B2 --> C2[钙化/颅骨改变] C1 --> D1{符合典型表现?} C2 --> D1 D1 -->|是| E1[诊断支持] D1 -->|否| F1[进一步检查] F1 --> G1(DSA血管造影) F1 --> G2(PET-CT) G1 --> H1[血管移位/肿瘤染色] G2 --> H2[FDG低摄取] H1 & H2 --> I1[鉴别转移瘤/胶质瘤] A --> J1(术前评估) --> K1[手术切除+病理]

判断逻辑解析

  1. MRI(首选)
    • 均匀强化+脑膜尾征→高度提示脑脊膜瘤(敏感度>90%)
    • 不均匀强化/坏死→需排除恶性亚型
  2. CT
    • 钙化+颅骨改变→支持良性病程(特异性85%)
  3. DSA
    • 颈外动脉供血→典型脑膜瘤特征(阳性率>70%)
  4. PET-CT
    • SUVmax<2.5→良性倾向(准确率8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脑脊液检查

    • 蛋白升高(>45 mg/dL)
      • 意义:提示血脑屏障破坏,需排除感染/炎症
      • 处理:结合细胞数(正常可排除感染)
    • 细胞数增加(>5个/μL)
      • 意义:警示非典型病变(转移瘤/淋巴瘤可能)
      • 处理:需增强MRI复查
  2. 血液标志物

    • PRL升高(>25 ng/mL)
      • 意义:可能与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相关
      • 处理:补充PR免疫组化
    • S100β升高
      • 意义:非特异性,需结合影像学
  3. 分子检测

    • 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
      • 意义:提示侵袭性倾向(WHO 2-3级风险↑)
      • 处理:缩短随访间隔(每3-6个月MRI)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MRI典型表现 → 手术切除 → 病理确诊
  2. 关键鉴别
    • 不典型影像:DSA/PET-CT排除转移瘤/血管瘤
    • 脑脊液异常:需排除炎性/感染性疾病
  3. 风险分层
    • TERT突变/PR阴性 → 提示高复发风险
    • 钙化/均匀强化 → 支持良性病程

参考文献

  • WHO CNS 5 (2021) 脑肿瘤分类标准
  • EANO-ESMO临床实践指南(2021)
  • Radiology 2023; 306(1): 221-230(影像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