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泌尿道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urinary tract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0:32
编码2C9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urinary tract、未特指的泌尿道恶性肿瘤、未提及类型的未特指泌尿器官的恶性肿瘤、未特指部位的移行细胞癌、未特指部位的尿路上皮癌
缩写UT-CA、UT-MT
别名泌尿道不明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未知恶性肿瘤、泌尿系不明癌症、泌尿器官不明恶性肿瘤、泌尿道不明确恶性肿瘤

泌尿器官诊断性影像检查的临床所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MRI显示明确的泌尿器官结构异常(如肾/膀胱肿物、充盈缺损),需符合以下至少一项:
      • 肾实质肿块伴不均匀强化(CT值变化>30 HU)。
      • 膀胱壁局限性增厚>5 mm伴表面不规则。
      • 尿路造影显示充盈缺损范围>1 cm且持续存在。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伴随临床症状
      • 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上尿路肿瘤)。
      • 肾绞痛伴镜下血尿(泌尿系结石)。
      • 反复尿路感染伴腰酸(慢性肾盂肾炎)。
    • 实验室异常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见异型细胞(III级及以上)。
      • 24小时尿钙>7.5 mmol(结石高危因素)。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影像学直接证据。
    • 支持条件中符合2项以上可提高诊断特异性(尤其对早期病变)。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检查层级图 ├─ 首选检查
│ ├─ 超声检查(筛查肾积水/膀胱占位)
│ └─ 腹部平片(初筛阳性结石)
├─ 确诊检查
│ ├─ 增强CT(金标准)
│ │ ├─ 平扫期(基线值)
│ │ ├─ 皮质期(25-35秒)
│ │ └─ 排泄期(5-7分钟)
│ └─ MRI(孕妇/造影剂过敏者)
└─ 功能评估
├─ 肾动态显像(GFR测定)
└─ 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病变定位)

  1.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肾盂分离>10 mm提示梗阻,需进一步CT确认病因。
      • 膀胱占位伴血流信号需与血块鉴别(体位变动后复查)。
    • CT检查
      • 结石:平扫CT值>500 HU可确诊。
      • 肿瘤:增强后强化值增加>15 HU提示富血供病变。
    • MRI应用
      • T2加权像高信号肿块可能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肪成分)。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尿液分析

    • 红细胞>30/HPF:需排除肿瘤/结石,但约20%结石患者可无血尿。
    • 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路感染,需结合影像学排除复杂性感染。
  2. 血液检查

    • 肌酐升高(eGFR<60 ml/min/1.73m²):提示肾功能受损,需评估尿路梗阻程度。
    • 碱性磷酸酶升高:警惕骨转移可能(前列腺癌/肾癌转移)。
  3. 肿瘤标志物

    • NMP22>10 U/ml:膀胱癌筛查敏感性60%,需结合膀胱镜。
    • CA125升高:非特异性,可能提示腹膜转移。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增强CT为定位定性诊断金标准,需结合强化特征与时相变化。
  • 检查选择:超声筛查→CT确诊→MRI补充评估软组织关系→功能显像指导治疗。
  • 实验室价值:尿细胞学与肿瘤标志物为辅助,不可替代影像学检查。
  • 注意要点:膀胱充盈度影响超声准确性(要求尿量200-300ml),CT辐射剂量需权衡(儿童首选MRI)。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诊断学/泌尿系统CT与MRI诊断》(第3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指南》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影像诊断共识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