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耳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middle ear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2C21.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middle ear、未特指的中耳恶性肿瘤、中耳恶性肿瘤、乳突恶性肿瘤、内听道癌、中耳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中耳癌
别名中耳癌症、中耳恶性肿瘤-未特指、中耳恶性肿瘤-未具体说明、中耳恶性肿瘤-未明确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发生部位
XA57R3 内耳
XA44P4听觉前庭
XA0JV0耳蜗
XA6ZY7内耳道
XA3MS6半规管
XA0L54迷路
XA0G74 中耳
XA3UT7中耳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
XA3KB2鼓室
XA08X4鼓膜
XA9RH9乳突窦
XA16S6前庭窗
XA7XY6咽鼓管
临床表现
XA7XY6慢性癌痛
严重度
XA7XY6III期
XA7XY6I期
XA7XY6IV期
XA7XY6II期
其他严重度2
XA7XY6C 区域性疾病
XA7XY6A 缓解/病愈
XA7XY6D 远处疾病
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
XS67局部晚期

未特指的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中耳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中耳区域(包括鼓室、乳突气房等)的恶性肿瘤,但具体病理类型未明确。这类肿瘤属于较为罕见的耳部恶性肿瘤类型,其病理学特征可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其他少见的上皮性或非上皮性恶性肿瘤。这类肿瘤通常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包括颞骨、颅底以及邻近神经血管系统。


病因学特征

  1.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被认为是导致中耳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及其引发的长期局部炎症反应能够促进正常细胞向异常增生方向发展。
  2. 遗传易感性:

    • 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某些遗传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中耳恶性肿瘤有更高的易感性。
  3. 环境因素暴露:

    • 一些研究指出,特定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暴露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然而,这方面的证据相对有限,需进一步探讨以明确相关性。
  4. 免疫功能状态:

    • 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对于潜在致癌物的清除能力减弱,增加了发生恶性变的可能性。
  5. 其他潜在因素:

    • 包括病毒感染(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吸烟史等也被认为可能与部分病例的发生有关联,尽管它们在整体发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病理机制

  1. 组织学表现:

    • 未特指的中耳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局部浸润生长模式,常见为鳞状细胞癌形态,其次为腺癌和其他较少见类型的恶性肿瘤。这些病变往往伴随有显著的异型性和核分裂活性增加,显示出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2. 扩散途径:

    • 直接扩展:肿瘤可通过破坏骨质而侵犯邻近结构,如面神经管、乙状窦甚至脑膜。
    • 淋巴转移:通过颈淋巴结群进行区域性播散。
    • 血行转移:晚期病例可能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尤其是肺、肝等部位。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耳痛:持续性或间歇加剧的耳内疼痛是早期常见症状之一。
    • 听力下降:单侧渐进性听力损失,有时伴有耳鸣。
    • 耳漏:从外耳道流出带血性分泌物或者脓液,特别是当合并感染时更为明显。
    • 面瘫:若肿瘤累及面神经,则可能导致同侧面肌无力或麻痹。
    • 颅神经受累: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多组颅神经受损情况。
    • 头痛和眩晕:当肿瘤侵犯至更深层结构时,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痛及平衡失调现象。

参考文献:基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