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肠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9:04
编码2C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intestine、未特指的肠恶性肿瘤、肠癌NOS、肠癌、肠恶性肿瘤NOS、肠道恶性肿瘤NOS
缩写未特指肠恶性肿瘤、肠癌-NOS、Colon-Cancer-NOS
别名不明类型的肠癌、不明确的肠恶性肿瘤、未分类的肠癌、未指定的肠恶性肿瘤、Unclassified-Colon-Cancer、Unspecified-Intestinal-Cancer

未特指的肠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内镜活检/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癌(需明确腺体结构破坏、核异型性及浸润性生长特征)。
      • 免疫组化标记支持肠源性(如CK20+/CDX2+,CK7-)。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便血(鲜红或暗红色)伴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半年内下降>10%)。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厚度≥1.5cm)伴强化异常。
      • PET-CT显示病灶SUVmax≥5.0(提示高代谢恶性病变)。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获取病理标本,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临床症状(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 影像学显示肠壁增厚伴淋巴结转移征象(短径≥1cm)。
      • CEA持续升高(≥10 ng/mL)。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检查
    │ ├─腹部增强CT(灵敏度85%-90%)
    │ └─结肠镜/小肠镜(确诊率>95%)

    ├─分期评估
    │ ├─胸部CT(排除肺转移)
    │ ├─肝脏MRI(检测微小转移灶)
    │ └─全身PET-CT(评估全身转移)

    └─特殊评估
    ├─直肠腔内超声(T分期准确性达80%)
    └─骨扫描(仅限碱性磷酸酶升高病例)

  2. 判断逻辑

    • 结肠镜:发现溃疡型/隆起型病灶伴脆性出血,需立即活检;若活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建议3个月内复查。
    • CT检查
      • 肠壁增厚伴"苹果核征"提示进展期癌。
      • 区域淋巴结短径≥1cm需警惕转移。
    • CEA动态监测:术后CEA未降至正常提示残留病灶,升高幅度>50%/月提示复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肿瘤标志物

    • CEA异常(>5 ng/mL):
      • 早期敏感性低(约30%),但>20 ng/mL强烈提示转移性病变。
      • 术后监测价值:术后2周应下降50%,2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
    • CA19-9异常(>37 U/mL):
      • 与黏液腺癌亚型相关,>100 U/mL提示肝转移可能。
  2. 血液学指标

    • 血红蛋白降低(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需鉴别慢性失血性贫血与肿瘤相关贫血。
    • 血小板升高(>450×10⁹/L):
      • 可能提示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炎症指标

    • CRP持续升高(>10 mg/L):
      • 与肿瘤侵袭深度和预后不良相关。
  4.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 FEU):
      • 提示高凝状态,需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学是金标准,内镜活检应作为首选确诊手段。
  • 检查策略
    • 结肠镜用于定位和定性诊断。
    • 增强CT用于评估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
    • CEA联合CA19-9动态监测治疗反应。
  • 实验室异常解读
    • 肿瘤标志物需结合影像学动态观察,单纯指标升高不具诊断特异性。
    • 血液学异常需排除其他病因后关联肿瘤负荷评估。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
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V1)
Gut期刊《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专家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