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重链病Unspecified Heavy chain diseases or malignant 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s
编码2A84.Z
关键词
索引词Heavy chain diseases or malignant 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s、未特指的重链病、重链病或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未提及缓解 [possible translation]、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未提及缓解
缩写HCD、重链病
别名重链疾病、重链病NOS、免疫球蛋白重链病
未特指的重链病 (2A84.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免疫固定电泳阳性:
- 血清或尿液免疫固定电泳证实存在单克隆重链片段(α/γ/μ型),且无轻链(κ或λ)结合。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骨髓、淋巴结或肠道黏膜活检显示单克隆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19+/CD20+/CD38+)。
- 免疫固定电泳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全身症状:体重减轻(≥10%体重)、反复发热(>38℃)、夜间盗汗。
- 器官受累:肝脾肿大(影像学确认)、淋巴结肿大(>1.5cm)、慢性腹泻(>4周)。
- 实验室异常:
- 贫血(Hb<100g/L)或血小板减少(PLT<100×10⁹/L)。
- 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总Ig<6g/L)或单克隆条带(β-γ区)。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免疫固定电泳阳性(重链片段+无轻链)。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2项全身症状+1项器官受累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筛查] A --> C[影像学评估] A --> D[病理确诊] B --> B1(血清蛋白电泳) B --> B2(免疫固定电泳) B --> B3(血常规+血沉) C --> C1(腹部超声) C --> C2(胸/腹CT) C --> C3(骨密度扫描) D --> D1(骨髓穿刺) D --> D2(淋巴结活检) D --> D3(肠道黏膜活检)
判断逻辑:
- 血清蛋白电泳:
- 异常:β-γ区出现单克隆条带 → 需进一步免疫固定电泳分型。
- 免疫固定电泳:
- 重链阳性+轻链阴性 → 核心诊断依据。
- 腹部超声/CT:
- 肝脾肿大(肝>15cm/脾>12cm)或肠壁增厚(>5mm) → 支持器官浸润。
- 骨髓穿刺:
- 浆细胞/淋巴细胞>10%且单克隆性 → 确诊恶性增殖。
- 淋巴结活检:
- CD20+淋巴浆细胞浸润 → 与淋巴瘤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免疫固定电泳:
- 重链阳性+轻链阴性:确诊未特指重链病,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后者轻链阳性)。
- 血清蛋白电泳:
- 单克隆条带(M蛋白):提示异常免疫球蛋白分泌,需结合重链类型明确亚型。
- 血常规:
- 贫血(Hb<100g/L):提示骨髓浸润或慢性炎症。
- 血小板减少(PLT<100×10⁹/L):可能因脾功能亢进或骨髓抑制。
- 免疫球蛋白定量:
-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总Ig<6g/L):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易继发感染。
- 血沉(ESR):
- >50mm/h:反映疾病活动度,需监测治疗反应。
- 骨髓细胞学:
- 浆细胞>10%:提示肿瘤负荷,>30%需警惕进展为浆细胞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免疫固定电泳(重链阳性+轻链阴性)及组织病理学(单克隆淋巴浆细胞浸润)。
- 辅助检查需分层进行:实验室筛查→影像学评估→病理确诊,重点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
- 实验室异常中,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具诊断特异性,贫血/低丙球提示疾病严重度。
参考文献:
-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22修订版)
- 《Blood》期刊:Heavy Chain Diseases: 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Features (2023)
- NCCN指南: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