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endocrine gland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4:26
编码2D1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endocrine glands、未特指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
缩写内分泌腺恶性肿瘤
别名内分泌腺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内分泌腺恶性肿瘤-未特指

其他内分泌腺或相关结构的恶性上皮样肿瘤,未特指类型(2D12.0)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确诊: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证实存在恶性上皮样肿瘤细胞,并符合以下特征:
      •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增高、核分裂象活跃)。
      • 浸润性生长模式(突破基底膜或侵犯周围组织)。
      • 免疫组化标记支持上皮来源(如CK阳性)。
    • 分子遗传学证据(可选但非必需):检出与特定内分泌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如MEN1、RET、SDHx等)。
  2. 必须条件

    • 组织学确认:明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征,排除淋巴瘤、间叶性肿瘤等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 解剖定位:肿瘤原发部位明确为内分泌腺或相关结构(如甲状旁腺、垂体、颈动脉体等)。
  3. 支持条件

    • 影像学证据:CT/MRI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或远处转移(如垂体瘤侵犯鞍区骨质,副神经节瘤包绕颈动脉)。
    • 激素分泌证据:血清/尿液中特定激素异常升高(如甲状旁腺激素>300 pg/mL,ACTH>200 pg/mL)。
    • 遗传学风险评估:患者存在MEN1、MEN2或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病史。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初步评估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
    └── 激素筛查(血/尿激素谱)
    ── 确诊阶段
    ├── 组织活检(穿刺或手术)
    ├── 免疫组化(CK、Syn、CgA等)
    └── 分子检测(MEN1、RET测序)
    ── 分期评估
    ├── PET-CT(检测转移灶)
    └── 骨扫描(骨转移筛查)

  2. 判断逻辑

    • 超声/CT/MRI
      • 定位肿瘤解剖位置(如垂体鞍区占位、颈动脉体分叶状肿块)。
      • 评估侵袭性特征(包膜不完整、邻近结构浸润)。
    • 激素检测
      • 功能性肿瘤:甲状旁腺激素(PTH)显著升高伴高钙血症提示甲状旁腺来源。
      • 非功能性肿瘤:激素水平正常但需结合影像学特征。
    • PET-CT
      • 18F-FDG高摄取提示代谢活跃肿瘤,辅助发现隐匿转移灶(敏感性约75%)。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激素检测

    • 甲状旁腺激素(PTH)>300 pg/mL:强烈提示甲状旁腺恶性肿瘤(正常参考值15-65 pg/mL)。
    • ACTH>200 pg/mL(8 AM测定):需排除垂体ACTH瘤或异位分泌(正常<46 pg/mL)。
    • 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MA)>40 mg:提示副神经节瘤可能(正常<13.6 mg)。
  2. 肿瘤标志物

    • 嗜铬粒蛋白A(CgA)>100 ng/mL: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正常<95 ng/mL)。
    • 降钙素>100 pg/mL: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指标(正常<10 pg/mL)。
  3. 分子检测

    • MEN1基因突变阳性:预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风险,需筛查甲状旁腺、胰腺等多部位肿瘤。
    • SDHB免疫组化缺失:提示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遗传易感性(与SDHx突变相关)。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确认恶性上皮特征及解剖定位,结合激素谱和影像学综合判断。
  • 关键检查
    • 功能性肿瘤:激素检测联合增强MRI定位。
    • 非功能性肿瘤:以CT/MRI解剖评估为主,必要时行PET-CT分期。
  • 实验室意义:激素异常是功能性肿瘤的重要线索,分子检测指导遗传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第5版,2022)》
NCCN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
《Williams内分泌学》(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