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esophagu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2B70.1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esophagus、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食管上三分之一鳞状细胞癌、食管中三分之一鳞状细胞癌、食管下三分之一鳞状细胞癌、食管交搭跨越的鳞状细胞癌
缩写ESCC
别名鳞状细胞食管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道鳞状上皮细胞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食管上三分之一
--食管中三分之一
--胸部食管
--腹部食管
--颈部食管
--食管重叠部位
--食管下三分之一
组织病理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性
--鳞状细胞癌,HPV阴性
--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
--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
--鳞状细胞癌,NOS
--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
--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疣状癌,NOS
--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
--表皮样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
--假血管性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腺样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HPV阳性
临床表现
--慢性癌痛
严重度
--III期
--I期
--IV期
--II期
其他严重度1
--II级
--I级
--III级
--未定等级
--IV级
其他严重度2
--C 区域性疾病
--A 缓解/病愈
--D 远处疾病
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
XS67局部晚期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食管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全球食管癌病例的90%)。其好发部位具有地域差异性,在我国以胸中段食管多见。流行病学显示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不足5%,中位诊断年龄为65岁。


病因学特征

  1. 环境与生活习惯因素

    • 吸烟与饮酒:是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具有协同致癌效应。烟草中的多环芳烃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导致DNA损伤。
    • 膳食因素:长期摄入高温饮食(>65℃)、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及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食品,通过诱发食管黏膜慢性炎症和上皮异型增生促进癌变。
  2. 感染性因素

    • 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可能与特定人群发病相关,但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3. 遗传易感性

    • 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位点(如PLCE1、TERT等),可能与解毒酶基因多态性相关。
  4. 其他因素

    •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化学灼伤后狭窄等慢性刺激状态
    • 微量营养素缺乏(维生素A/C/E、锌、硒等)导致的黏膜修复障碍

病理机制

  1. 组织学特征

    • 肿瘤大体形态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和缩窄型。镜下可见角化珠形成、细胞间桥等鳞状分化特征,根据WHO分级标准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
    • 常伴癌前病变(如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原位癌演变过程,呈现多阶段癌变模式。
  2. 生物学行为

    • 具有纵向跳跃性生长特性,黏膜下扩散范围常超出肉眼可见病灶3-5cm。淋巴结转移遵循"就近优先"原则,上段癌易转移至颈段淋巴结,下段癌多累及腹腔淋巴结。
    • 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从固体食物到流质)、消瘦(6个月内体重下降>10%)及胸骨后疼痛。约60%患者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T3/T4)。

参考文献:综合自多家权威医学网站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等。请注意,虽然这些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知识点,但对于具体病例诊断和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