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原发部位的横纹肌肉瘤Other specified Rhabdomyosarcoma, primary site
编码2B55.Y
关键词
索引词Rhabdomyosarcoma, primary site、其他特指原发部位的横纹肌肉瘤、肝胚胎性肉瘤、肝未分化肉瘤、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宫颈横纹肌肉瘤、子宫体横纹肌肉瘤、子宫体肌肉瘤、子宫体横纹肌肉瘤,子宫峡部、子宫体肌肉瘤,子宫峡部、子宫体横纹肌肉瘤,子宫内膜、子宫体横纹肌肉瘤,子宫肌层、子宫体肌肉瘤,子宫肌层、子宫体横纹肌肉瘤,子宫底、子宫体肌肉瘤,子宫底、累及子宫体交搭跨越部位的横纹肌肉瘤、子宫体交搭跨越的肌肉瘤
缩写RMS
别名横纹肌肉瘤、横纹肌恶性肿瘤
其他特指原发部位的横纹肌肉瘤(ICD-11: 2B55.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活检或手术标本经HE染色显示典型横纹肌母细胞(胞浆嗜酸性、核偏位),需符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 免疫组化检测至少两项横纹肌标志物阳性:MyoD1(核阳性)、myogenin(核阳性)、desmin(胞浆阳性)或actin阳性。
- 分子病理学验证:
- 腺泡型需检出PAX3/7-FOXO1融合基因(FISH或RT-PCR证实)。
- 胚胎型需排除融合基因(阴性结果支持诊断)。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原发部位特异性表现:
- 宫颈/阴道:异常出血+盆腔MRI显示富血供肿块。
- 胆道:黄疸+腹部CT/MRI示胆管壁增厚或梗阻性肿块。
- 前列腺:排尿困难+超声显示前列腺不均质占位。
- 侵袭性特征:
- 影像学证实局部浸润(如骨质破坏、血管包裹)或远处转移(肺/骨髓)。
- 原发部位特异性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即可初步诊断。
- 腺泡型必须满足分子检测阳性;胚胎型需结合年龄(<10岁高发)及部位特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评估] A --> C[病理学诊断] A --> D[分期检查] B --> B1(CT/MRI-原发灶) B --> B2(PET-CT-全身转移) B --> B3(超声-浅表病灶) C --> C1(组织活检) C --> C2(免疫组化) C --> C3(分子检测-FISH/RT-PCR) D --> D1(骨髓穿刺) D --> D2(骨扫描) D --> D3(脑脊液检查-颅底病变)
判断逻辑:
-
影像学层级:
- 首选MRI:软组织分辨率最佳,评估肿瘤边界及神经血管侵犯(T2高信号+不均匀强化)。
- PET-CT:SUVmax>5提示高代谢,用于转移灶筛查及治疗反应评估。
- 超声:快速评估浅表肿块血流(阻力指数RI>0.7提示恶性)。
-
病理学递进:
- 活检标本不足时,加做分子检测提高分型准确性。
- MyoD1/myogenin阴性需重新评估诊断(可能为其他小圆细胞肿瘤)。
-
分期必要性:
- 腺泡型/淋巴结肿大者强制骨髓穿刺(转移率>30%)。
- 颅底原发灶需脑脊液检查排除软脑膜转移。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肿瘤标志物:
- LDH升高(>500 U/L):
- 提示高肿瘤负荷或转移,预后不良指标(5年生存率下降40%)。
- 处理:加强全身分期检查。
- NSE升高(>25 ng/mL):
- 非特异性,需鉴别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中阳性率约15%)。
- LDH升高(>500 U/L):
-
血常规:
- 贫血(Hb<100 g/L):
- 慢性失血(如阴道出血)或骨髓转移征象。
- 血小板增多(>450×10⁹/L):
- 副肿瘤综合征表现,提示疾病活动。
- 贫血(Hb<100 g/L):
-
炎症指标:
- CRP持续升高(>20 mg/L):
- 反映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需结合影像学评估。
- CRP持续升高(>20 mg/L):
-
肝功能:
- 胆红素/ALP升高:
- 胆道原发肿瘤直接征象,提示梗阻性黄疸。
- 胆红素/ALP升高: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理(形态+免疫组化)为基石,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策略。
- 影像选择:MRI评估局部侵袭,PET-CT筛查远处转移。
- 实验室预警:LDH>500 U/L需紧急分期;胆红素升高提示胆道原发可能。
参考文献:
- 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第5版)
- COG(儿童肿瘤学组)《横纹肌肉瘤诊疗指南》
- 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