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27:48
编码2A2Y

关键词

索引词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其他特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骨髓增生综合征、慢性骨髓增生性疾患、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NOS
缩写MPN
别名其他特定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他指定骨髓增殖性肿瘤、其他特指骨髓增生性疾患

其他特指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NOS)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克隆性造血证据
      • 骨髓活检显示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红系、粒系、巨核系)异常增殖(细胞构成≥50%)。
      • 检出JAK2 V617F、CALR或MPL基因突变(阳性率50%-60%)。
    • 排除经典MPN亚型
      • 不符合WHO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诊断标准。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持续血细胞异常
      • 血红蛋白>16.5 g/dL(男)或>16.0 g/dL(女)但未达PV标准。
      • 血小板>450×10⁹/L但未达ET标准。
      • 白细胞>10×10⁹/L伴左移现象。
    • 器官肿大
      • 脾肿大(影像学证实脾长径>12 cm)或肝肿大(右肋下>3 cm)。
    • 典型症状
      • 疲劳(70%-80%)、盗汗/低热(20%-40%)、体重减轻(30%-50%)或出血倾向(20%-30%)。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满足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筛查] --> B[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 A --> C[血清EPO水平] B --> D[异常结果?] D -->|是| E[分子检测 JAK2/CALR/MPL] D -->|否| F[结束] E --> G[阳性?] G -->|是| H[骨髓活检] G -->|否| I[排除性检查] H --> J[评估克隆性增殖] I --> K[BCR-ABL1检测] I --> L[铁代谢检测] J --> M[影像学检查] M --> N[腹部超声/CT]

判断逻辑

  1. 全血细胞计数
    • 单系或多系持续升高提示MPN可能,需结合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幼稚粒细胞)。
  2. 分子检测
    • JAK2/CALR/MPL阳性支持克隆性增殖,阴性需排除反应性血细胞增多。
  3. 骨髓活检
    • 细胞构成≥50%且巨核细胞簇状增生(非典型巨核细胞<10%)支持诊断。
  4. 影像学
    • 脾肿大(>12 cm)或肝肿大增强MPN可能性,需排除门脉高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异常

    • Hb升高但<18.5 g/dL:提示非PV型红系增殖,需查血清EPO(正常/轻度↓)。
    • 血小板>450×10⁹/L:伴巨大血小板提示巨核系异常,需排除炎症/缺铁。
    • WBC>15×10⁹/L伴幼稚粒细胞:警惕向急性白血病转化风险。
  2. 骨髓活检结果

    • 网状纤维染色MF-1级(轻度纤维化):提示早期病变,需每6-12个月复查。
    • 巨核细胞异型性>10%: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
  3. 分子标志物

    • CALR突变阳性:预后优于JAK2突变,血栓风险较低。
    • 三重阴性(JAK2/CALR/MPL-):需检测非经典突变(如ASXL1),提示不良预后。
  4.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提示疾病活动期,需监测血栓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克隆性增殖证据(突变+骨髓活检)并排除经典MPN亚型。
  • 辅助检查重点:分层推进(血常规→分子检测→骨髓活检→影像学),避免漏检三重阴性病例。
  • 实验室预警
    • 血小板>1000×10⁹/L→启动抗凝预防
    • Hb进行性下降+脾肿大→警惕骨髓纤维化转化
    • 新发细胞遗传学异常→评估白血病转化风险

参考文献
WHO 2016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NCCN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3)
《Blood》2022;140(Suppl 1):MPN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