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其他特指的胶质瘤Other specified Gliomas of spinal cord, cranial or paraspinal nerv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01:46
编码2A02.0Y

关键词

索引词Gliomas of spinal cord, cranial or paraspinal nerves、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其他特指的胶质瘤、视路胶质瘤、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星型细胞瘤
缩写SCNOCG、脊髓脑神经胶质瘤
别名脊髓胶质瘤、脑神经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胶质瘤、非脑部胶质瘤、脊髓和脑神经胶质瘤、Spinal-Cord-Glioma、Cranial-Nerve-Glioma、Other-Central-Nervous-System-Glioma

脊髓、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胶质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确诊
      • 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胶质瘤(WHO I-IV级)。
      • 免疫组化标记物阳性(GFAP、Olig2、S-100等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脊髓/脑神经走行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高级别胶质瘤)。
      • 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肿瘤区域弥散受限(提示细胞密度高)。
    • 临床表现匹配
      • 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肌力下降、感觉平面、颅神经麻痹等)。
      • 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或脊髓压迫症状。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病理学确诊条件。
    • 若无法获取病理标本(如高危部位),需同时满足:
      • 典型影像学特征(MRI特征+增强模式)
      • 分子检测阳性(IDH突变/1p19q共缺失等)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MRI平扫(T1WI/T2WI/FLAIR)
    │ ├─增强MRI(对比剂强化模式评估)
    │ └─功能MRI(fMRI/DWI/DTI)
    └─脊髓CT(评估椎体破坏/钙化)

  2. 判断逻辑

    • T2高信号范围:超出增强区域提示肿瘤浸润带(低级别胶质瘤特征)。
    • 强化模式
      • 环形强化(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鉴别)
      • 无强化(多见于WHO I-II级肿瘤)
    • DTI纤维追踪:显示白质纤维束移位/破坏,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分子病理检测

    • IDH1/2突变(阳性率60%-80%):提示预后较好,生存期延长2-3倍。
    • 1p/19q共缺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特征):预示对化疗敏感(PCV方案有效率>70%)。
    • 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率40%-60%):与高级别转化和不良预后相关。
  2. 脑脊液检查

    • 蛋白定量升高(>45 mg/dL):提示血脑屏障破坏,见于70%脊髓胶质瘤。
    • 细胞学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5%):仅见于软脑膜播散病例。
  3. 血液标志物

    •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0.05 ng/mL):提示胶质瘤活动性(特异性85%)。
    • 循环肿瘤DNA检测:EGFR扩增/PTEN缺失检测可用于监测复发。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初级筛查:MRI平扫+增强(敏感度95%)
  2. 分级评估:结合ADC值(<1.0×10⁻³ mm²/s提示高级别)
  3. 确诊步骤: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切除→病理+分子分型
  4. 监测指标:每3-6个月复查MRI+血清GFAP水平

参考文献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
中国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23版)
NEJM胶质瘤诊疗指南(202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