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或淋系肿瘤伴FGFR1异常Myeloid or lymphoid neoplasms with FGFR1 abnormalities
编码2A52
关键词
索引词Myeloid or lymphoid neoplasms with FGFR1 abnormalities、髓系或淋系肿瘤伴FGFR1异常
缩写FGFR1异常肿瘤、8p11易位相关肿瘤
别名髓系和淋巴组织肿瘤伴FGFR1重排、FGFR1基因重排相关血液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FGFR1异常肿瘤
髓系或淋系肿瘤伴FGFR1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遗传学检测阳性: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FGFR1基因重排。
- RT-PCR检测到特异性的融合转录物,如ZNF198-FGFR1。
- 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8p11断裂易位。
- 遗传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乏力、发热、体重减轻。
- 显著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5×10^9/L)。
- 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肿大。
- 血液学检查:
-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 骨髓穿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大量未成熟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或MRI显示淋巴结肿大、脾脏和肝脏肿大。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遗传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乏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诊断。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
- 异常意义:显示淋巴结肿大、脾脏和肝脏肿大,有助于评估疾病范围。
- CT/MRI:
- 异常意义:详细显示淋巴结肿大、脾脏和肝脏肿大以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帮助鉴别诊断和分期。
- 超声:
-
骨髓检查:
- 骨髓穿刺:
- 异常意义: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发现未成熟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持诊断。
- 骨髓活检:
- 异常意义:组织学检查可进一步确认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排除其他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骨髓穿刺:
-
免疫表型分析:
- 流式细胞术:
- 异常意义:检测特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确定肿瘤细胞的谱系(髓系或淋系),并排除其他类型白血病或淋巴瘤。
- 流式细胞术: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RT-PCR:
- 异常意义:检测特异性融合转录物,如ZNF198-FGFR1,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 二代测序(NGS):
- 异常意义:全面检测基因突变和重排,提供更详细的分子特征,指导个体化治疗。
- RT-PCR: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学检查:
- 外周血象: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骨髓增生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是该类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 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能因疾病进展而减少。
- 骨髓穿刺: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大多数病例。
- 未成熟细胞增多:包括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显著高于正常范围。
- 外周血象:
-
遗传学检测: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FGFR1基因重排阳性:直接确诊依据。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8p11断裂易位:常见于此类肿瘤。
- RT-PCR:
- 特异性融合转录物阳性:如ZNF198-FGFR1,高度提示FGFR1重排。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免疫表型分析:
- 流式细胞术:
- 髓系或淋系标志物表达:确定肿瘤细胞的谱系。
- CD13, CD33, CD34等髓系标志物:阳性提示髓系肿瘤。
- CD19, CD10, TdT等淋系标志物:阳性提示淋系肿瘤。
- 流式细胞术: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二代测序(NGS):
- 基因突变和重排:提供详细的分子特征,指导治疗选择。
- 信号通路激活:如STAT5, MAPK, PI3K/AKT轴的过度激活。
- 二代测序(NGS):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遗传学证据(FISH或RT-PCR),结合典型症状、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CT/MRI)和骨髓检查为主,帮助评估疾病范围和排除其他类型肿瘤。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遗传学检测结果(如FISH、RT-PCR)和免疫表型分析。
权威依据:《DakaPathology》关于髓系/淋系肿瘤伴FGFR1重排的相关报道;《道客巴巴》上发布的“FGFR1重排相关髓系淋巴系肿瘤2例”研究报告;以及其他权威医学文献资源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