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ymus
编码2C27
子码范围2C27.0 - 2C27.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ymus
同义词cancer of thymus、malignant tumour of thymus、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 of thymus、thymic glandular cancer、thymus gland cancer、胸腺原发性恶性肿瘤、胸腺腺癌、胸腺癌、胸腺恶性肿瘤
缩写TMT、胸腺MT
别名恶性胸腺瘤、未特指的胸腺恶性肿瘤、胸腺类癌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他特指的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标本经HE染色证实胸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WHO分类:胸腺瘤A/B型、胸腺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免疫组化检测需符合:胸腺上皮肿瘤标志物(如PAX8、CK19)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需Syn、CgA、CD56至少两项阳性。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CT显示前纵隔分叶状肿块,伴不均匀强化及钙化灶(侵袭性病变可见血管或心包侵犯)。
- PET-CT显示SUVmax>5.0(胸腺癌常>10.0)。
- 副肿瘤综合征证据:
- 合并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或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5×10^9/L)。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确诊条件。
- 影像学特征需与病理结果吻合(如侵袭性生长方式对应胸腺癌)。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检查
│ ├─胸部增强CT(敏感度95%)
│ └─MRI(适用于碘过敏或需评估神经侵犯)
├─分期评估
│ ├─全身PET-CT(转移灶筛查)
│ └─腹部超声(肝转移筛查)
└─特殊评估
├─超声心动图(心包侵犯评估)
└─骨扫描(骨转移筛查) -
判断逻辑:
- 胸部CT:
- 非侵袭性胸腺瘤:类圆形肿块,包膜完整,CT值30-50 HU。
- 侵袭性病变:分叶状轮廓,包膜中断,邻近脂肪间隙消失(特异性85%)。
- PET-CT:
- SUVmax>8.0提示胸腺癌可能(阳性预测值92%)。
- MRI弥散加权成像:
- ADC值<1.0×10^-3 mm²/s提示高细胞密度恶性肿瘤。
- 胸部CT: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学指标:
- CD4+/CD8+比值倒置(<1.0):提示T细胞发育异常,与胸腺微环境破坏相关。
-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0.4 nmol/L):诊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关键指标。
-
肿瘤标志物:
- CA19-9升高(>37 U/mL):胸腺癌特异性达65%,需排除消化道肿瘤。
- β2微球蛋白升高(>2.5 mg/L):提示肿瘤负荷较大或淋巴系统受累。
-
炎症指标:
- IL-6升高(>7 pg/mL):与副肿瘤性发热相关,水平>20 pg/mL提示预后不良。
-
内分泌检测:
- ACTH异常升高(>60 pg/mL):胸腺类癌异位分泌特征,需排查库欣综合征。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学是唯一确诊手段,需结合免疫组化亚型分类。
- 影像学关键:增强CT评估局部侵犯,PET-CT明确全身分期。
- 实验室重点:自身抗体检测指导副肿瘤综合征管理,肿瘤标志物辅助监测复发。
参考文献:
- WHO胸腺肿瘤分类(2021年第5版)
- ITMIG(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协作组)诊疗共识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胸腺肿瘤诊疗指南》2023版